杜原
在今陕西渭南市北下吉镇西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一》:杜原“自三原县界迤逦至此,后人以宋寇准居此,改曰仕原”。
在今陕西渭南市北下吉镇西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一》:杜原“自三原县界迤逦至此,后人以宋寇准居此,改曰仕原”。
即今黑龙江省萝北县西都鲁河。源出小兴安岭,东南流入松花江。《金史·世纪》: “会陶温水、徒笼古水纥石烈部阿閤版及石鲁阻五国鹰路,执杀辽捕鹰使者。辽诏穆宗讨之。”
一作羊八景。即今西藏当雄县西南羊八井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4:“阳八井分路四十里至峡布。”
即邹峄山、峄山。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二十里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“二十八年,始皇东行郡县,上邹峄山,立石。” 《正义》 引 《国系》 云:“邾峄山亦名邹山,在兖州邹县南三十二里。鲁穆公改 ‘邾’ 作
①在今浙江临海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台州府: 宜山在 “府西六十里。其巅平衍,良畴可千顷,潭瀑沾溉,旱不能灾”。②在今广西宜州市北一里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:宜州龙水县有宜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
即今陕西周至县西南厚畛子乡。清属佛坪厅。光绪 《陕西全省舆地图》 佛坪厅: 厚畛子 “在城北三十四五 (里)”。
在今北京市平谷县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 “瑞屏山” 条下载: “渔子山 上有大冢,相传为黄帝陵也。其北有渔子山堡,与密云县熊儿峪相接。”
即京绥铁路。自北京丰台至绥远省会归绥(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)。因1928—1949年北京称为北平,故称京绥铁路为平绥铁路。京包铁路旧称。由京绥铁路改称。
一名漫天岭、藁本山。在今四川广元市北三十五里,与小漫天岭相连。山高路险,孟知祥于此置大小漫天二砦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唐清泰元年(934),山南两道节度使张虔钊降蜀,孟知祥遣“宁江节度使张业将兵一万屯大
即浮石山。在今河南确山县东南二里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 1: 确山县 “有确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汝宁府》: 确山“宋以此名县,亦曰浮石山”。
又作大磘湾。在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满州乡九棚村东北。连横《台湾通史·疆域志》 恒春县:“自治东越射麻里、万里,得高士佛而至八瑶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