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乾隆三十六年(1771) 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由伏尔加河流域回到祖国后设置,包括北路旧土尔扈特旗及左、右二旗,属乌讷恩素珠克图盟。驻牧地在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城附近。
在今浙江德清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德清县:北流水“在县治南。自城南余不溪分流入城,出西水门北流至沙村,与武康县前溪水合,绕流至府城南,合余不水而为霅溪”。
北魏孝武帝时置,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涪江西岸南坝镇北旧州。《寰宇记》卷84江油县:“取江油水以称邑兼郡”为名。西魏废帝二年(553)于此置龙州及江油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平武县及江油市部分地。隋开皇三年
①亦作负夏。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 “曾子吊于负夏”; “公叔文子升于瑕丘,蘧伯玉从。文子曰: 乐哉斯丘也,死则我欲葬焉。” 皆此。②即负瑕。春秋时鲁邑。在今山东兖州市东北五里。《水经
即中卢县。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作中庐县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徐晃传》:东汉建安间,晃“从征荆州,别屯樊,讨中庐、临沮、宜城贼”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西南。属南郡。三
宋置,属剑浦县。即今福建南平市西北黄墩。明废。
或称高加堰。简称高堰。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、洪泽湖东北。自武家墩南至棠梨树,接盱眙县界,长九十里。东汉陈登始建。明永乐初陈瑄重筑。万历六年 (1578) 潘季驯再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淮安府 “高家堰
唐置,属雅州。在今四川荥经县东北龙游山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雅州卢山郡有龙游城。
在今广西隆安县东南二十五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囊谦县东境。清末民初为吹灵多多寺,附属拉休土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