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柘木场

柘木场

在今四川天全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 “碉门砦” 条下: “又西有柘木场,亦要口也。明初重茶市。洪武五年,命左都督徐增寿曰: 碉门拒河西口,道路狭隘,跋涉艰难,市马数少。闻自碉门出柘木场,径抵长河西口,通杂道长官司,道路平坦,尔宜檄所司开拓,以便往来是也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於朁县

    西汉元封二年 (前109) 置,属丹阳郡。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六十四里于潜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25: “县西有朁山,因以为名。” 东汉为於潜县。

  • 从阳郡

    南齐改顺阳郡置,治所在从阳县(今河南淅川县南)。北魏改置南乡郡。

  • 甾县

    或作菑县。秦置,属砀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北。西汉属梁国。东汉章帝时改为考城县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河南省民权县东北。属砀郡。西汉属梁国。东汉章帝时改名考城县。

  • 汤泉县

    唐置,为汤州治。治所在今越南谅山省谅山东南。天宝初为汤泉郡治,乾元初复为汤州治。后废。

  • 范店

    即今河南新县南十四里泗水乡驻地范店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 11: 同治三年 (1864) 八月,捻军 “由新店、长潭、虎湾,……分踞东南之范店”。

  • 半线

    即今台湾省彰化县。原称半线社,为高山族聚居地。清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卷2有半线庄之名。康熙末已成半线街。雍正元年(1723)于此设彰化县。即今台湾省彰化县驻地。清康熙五年(1666年),台湾郑经将刘国轩

  • 方剑站

    元置,即今湖南东安县(白牙市)东北高溪市。明改为驿。

  • 清潭县

    隋置,属舂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市南七十八里清潭镇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废。古县名。隋置,治今湖北省枣阳市南。属舂陵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废。

  • 普成县

    即普城县。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南一百二十里王河镇。《宋史· 地理志》 作 “普成”县。古县名。唐末改黄安县置,治今四川省剑阁县南。属剑州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废入普安县。

  • 青城山

    亦名赤城山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三十里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 江原县 “有青城山”。唐代为剑南道四大名山之一。《元和志》 卷31青城县: 青城山 “在县西北三十二里。《仙经》 云:此是第五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