柘汪
即今江苏赣榆县东北柘汪。《清一统志·海州》 “海” 条下载,县东北 “柘汪” 为州境海口之一。
即今江苏赣榆县东北柘汪。《清一统志·海州》 “海” 条下载,县东北 “柘汪” 为州境海口之一。
在今安徽黟县西南十里,东厄黟县盆地南口,地势险要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贺齐传》:建安十三年 (208),贺齐 “迁威武中郎将,讨丹阳黟、歙。黟帅陈仆、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黟县
明洪武九年(1376) 升登州置,属山东省。治所在蓬莱县 (今山东蓬莱市)。辖今山东龙口、招远、莱西、海阳等市县以东地。1913年废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升登州置,治蓬莱县(今山东蓬莱市)。辖境约
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0宛丘县: 贮粮台 “在县南二十里。古老传云: (魏) 伐陈,于此筑台以贮粮,北临蔡水,下通江淮之利”。《清一统志· 陈州府二》: 贮粮台“俗呼平粮塚。其高二丈,大顷
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三十五里。峰峦叠耸,溪水绕流,为一邑奇观。山上建有三阳宫。唐武则天与群臣会饮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8登封县:三阳宫“在县西二十里石淙山。武后圣历三年建, 自是数幸焉。长安四年毁”。古
即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驻地勐朗镇。清光绪十八年 (1892) 至三十四年 (1908) 为镇边厅治。1954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区 (后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) 迁治于此。1959年设勐朗镇。
1932年改黎县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华宁县。钱一《华宁县由来》:“它的命名是因县城北面有一华盖山,其次,又因历史上曾取名为宁州,故取华盖山和宁州的一个字来命名为华宁县。”(载《地名集刊》198
即今广东信宜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信宜县: “东北有中道巡检司,治在怀德乡黄僚寨之左,废。后复置于罗马村,寻又迁于三桥。”
清乾隆二十六年 (1761) 改雷波卫置,属叙州府。治所即今四川雷波县。1914年改为雷波县。清乾隆二十六年(1761年)裁雷波卫置,治今四川省雷波县。属叙州府。1914年改县。
明置,在今浙江平阳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温州府:平阳守御千户所“在平阳县治西。洪武二年建,隶温州卫”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建,在今浙江省平阳县。属温州卫。清顺治十七年(1660年)裁。
北宋置,属江都县。即今江苏仪征市东北大仪镇。《宋史·李重进传》:建隆元年(960),太祖亲征李重进,“次大仪顿”。即此。(1)在江苏省仪征市东北部。面积109平方千米。人口4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仪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