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梁城

梁城

①在今天津市宁河县北宁河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宝坻县: 梁城,“ 《志》 云: 唐末刘仁恭所筑。刘守光为燕王曾屯兵于此,即今梁城所也”。

②在今安徽淮南市 (田家庵) 附近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“ (淮水) 又东径梁城。” 《梁书·武帝纪》:天监五年 (566) 五月,攻北魏,“临川王宏前军克梁城”。即此。

③在今山东滕州市东漷河之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2滕县 “堌城” 条下: 梁城 “有台,谓之旧城台,亦昔时戍守处”。《清一统志·兖州府二》: 梁城,“其曰梁者,或因梁水为名”。

④即汉口城,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城区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汉阳府: 梁城 “在府城东北。……邓元起会大军于夏口,筑汉口城以守鲁山。今大别山横顶城即其旧基”。


(1)即汉梁国所治睢阳城。唐高适诗有“梁城多古意,携于共凄恻”句。(2)即大梁城的简称。隋卢思道有《游梁城》诗。(3)在今安徽省淮南市东北淮河南岸。南朝梁天监五年(506年)北伐,吕僧珍率羽林劲勇出梁城,即此。(4)又名军粮城。在今天津市宁河县北旧宁河。相传五代刘仁恭所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钱塘道

    1913年依前杭嘉湖道改置,属浙江省。治杭县 (今浙江杭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浙江省昱岭、分水江、富春江、钱塘江、杭州湾以北地区及富春江南岸富阳东部地。1927年废。1914年6月以清末杭嘉湖道区域置,治

  • 乌云设治局

    1916年析萝北县置,属黑龙江省黑河道。治所在温河镇(今黑龙江省嘉荫县西北乌云镇)。1929年改为乌云县。1916年由萝北县析置,治温河镇(今黑龙江嘉荫县乌云镇)。1929年升县。

  • 四关

    指洛阳城外成皋、伊阙、孟津、函谷四关的总称。《水经·伊水注》:“陆机云:洛有四关。”《初学记》卷7引《洛阳记》:“汉洛阳四关,东成皋关,南伊阙关,北孟津关,西函谷关。”全称河南四关。陆机《洛阳记》:洛

  • 渔溪渡

    在今四川万源市北,与陕西交界处。《明史·左良玉传》: 崇祯十三年 (1640),“良玉已于二月朔,涉蜀界之渔溪渡矣。……时 (张) 献忠营太平县大竹河,良玉驻渔溪渡”。

  • 牛栏峒

    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二》:牛栏峒“领城溪等九砦”。

  • 阿卜山

    即赛罕山。在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东南。明永乐八年(1410)朱棣北征经此。金幼孜《北征录》:四月初七,“发玉雪冈。行十余里,过一大坡陀,甚平旷。远见一山甚长,一峰独高,秀拔如拱揖。上指示曰:‘此赛罕山,

  • 宝庆府

    南宋宝庆元年 (1225) 升邵州置,治所在邵阳县 (今湖南邵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邵阳市及新邵、邵东、新化等县地。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升为宝庆路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复改宝庆府。辖境扩大

  • 石鼻山

    一名石簰山。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3峡州:石鼻山“《夷陵志》云,后周移峡州州治于此。其山隔大江五百余仞,广袤二十里,下临江流,中有石横六七十丈,如簰筏然,相传但为石簰,遂泯石鼻山之称”。

  • 东津渡

    ①即河沥溪镇。今安徽宁国县治河沥溪镇东部。明嘉靖《宁国县志》卷1 《津渡》:东津渡“旧名河沥溪,在县东五里”。②在今越南河内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2安南交州府:东泽渡“在东关县,即富良江渡口也。旧以

  • 洞口关

    明置,在今贵州惠水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定番州: 洞口关在 “州东十三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