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春秋楚邑,后属吴。在今江苏六合县北。《左传》: 襄公十四年 (前559),楚“子囊师于棠,以伐吴”。即此。秦置堂邑县。

②一作唐。春秋时鲁邑。在今山东鱼台县西北。《春秋》: 隐公五年 (前718),“公矢鱼于棠”。杜注:“今高平方与县北有武唐亭,鲁侯观鱼台。” 即今山东鱼台县西旧城集 (鱼台县旧治) 东北十二里鱼亭山。

③春秋时莱邑。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。《左传》:襄公六年 (前567),齐师 “入莱,莱共公浮柔奔棠”。即此。齐灭莱,后亦名邮棠。

④春秋时齐邑。在今山东冠县东。《左传》: 襄公二十五年 (前548) “齐棠公之妻”。杜注: “棠公,齐棠邑大夫。” 清江永 《春秋地理考实》 谓即邮棠,疑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。顾栋高 《春秋大事表》 以为即今山东聊城市西北堂邑镇。


古邑名。(1)又名唐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。《左传》隐公五年(前718年):“公将如棠观鱼者”,即此。(2)春秋莱邑,后地入齐。在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。《左传》襄公六年(前567年):“莱共公浮柔奔棠”,即此。(3)春秋楚地,后属吴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北。《左传》襄公十四年(前559年):楚“子囊师于棠以伐吴”,即此。西汉置棠邑县。(4)春秋齐邑,在今山东省冠县东北。《左传》襄公二十五年(前548年):“齐棠公之妻,东郭偃之姊也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浪弥州

    ①唐开元十七年 (729) 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或石棉、汉源等县境。北宋又作浪㳽州。 后废。②唐置羁縻州,属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境。后废。

  • 鱼梁城

    在今江西万安县南五里。《陈书· 高祖纪》: 南朝梁大宝元年 (550),“高州刺史李迁仕据大皋,遣主帅杜平虏千人入赣石鱼梁”,即此。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宝元年(550年)李迁仕遣

  • 汪吉昔博赤城

    元代建,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翁金河上游。《元史·明安传》:“明安将兵追击(布四麻等)于汪吉昔博赤之城。”即《经世大典·仓库官》所载和林宣慰司管内之昔宝赤八剌哈孙。

  • 新墙河

    在今湖南岳阳县 (荣家湾) 北。源出平江县北境,西流入洞庭湖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岳州府巴陵县: 新墙河在 “府南六十里。发源相思山,自灌口注于洞庭湖”。古称微水。在湖南省东北部。源出幕阜山西麓,西南

  • 高旻寺

    亦作高文寺。相传建于隋。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南汊河镇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二》: 高文寺“在江都县南三汊河西岸。有塔曰天中。其地为茱萸湾,亦名塔湾”。清康熙二十八年 (1689) 建行宫于此,为康熙、乾隆驻

  • 波汉山

    在今广西崇左县南江州镇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5江州: 波汉山 “在州治后。山势起伏,如波澜,因名”。

  • 东坡山

    在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东三里。《清一统志·安顺府》:东坡山“高三十里,亘十余里,州之镇山。与山连麓者有笔架山”。

  • 鲁家汇 (匯)

    即今上海市闵行区东南三十六里鲁汇镇。清光绪 《南汇县志》 卷1: 鲁家汇 “明举人鲁道昆居此,闸港至此稍折而南”。故有鲁家汇之名。

  • 大乐涧

    在今甘肃庆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庆阳府安化县:大乐涧在“府南五十里。东流入宁州界,会于九龙川”。

  • 柯尔洛贝子旗

    和硕特北左翼旗的俗称。在今青海乌兰县西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