槎江
即今广东东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府河源县: 槎江“在县南。即龙川江也。自龙川县西南流入界,绕县治而南,萦回如带,又南入归善界,亦谓之东江”。
即今广东东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府河源县: 槎江“在县南。即龙川江也。自龙川县西南流入界,绕县治而南,萦回如带,又南入归善界,亦谓之东江”。
在今广东南澳县东北十八里猎屿上。明天启三年 (1623) 建。清代继续修筑。有协守潮漳等处地方副总兵黎清源的 《猎屿铳城碑记》 一方,写明筑城目的为 “备红夷”。有上下铳城及营房和上下炮台等。《南澳志
即今江西高安县西北三十里村前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4:高安县西北有村前墟。
即今广东化州市东南长岐镇。明万历《高州府志》卷1:化州有长岐圩。清光绪《高州府志》卷10化州:长岐在“州南四十里”。
即今湖北黄梅县南七十二里小池镇。清属德化县(今九江市),乾隆二十三年(1758)置巡司于此。清余名芳《黄梅兵事续记》:咸丰四年(1854)十月,清军收复孔垅,太平军“退遁小池口”。即今湖北省黄梅县南长
在今浙江富阳市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25富阳县: 湖洑山 “在县西南五十里。甚幽邃,重叠险远,每时有扰攘,人皆逃避于此山”。
北宋置,属铅山县。在今江西铅山县西南汭口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二》:汭口镇“在铅山县(治今永平镇)西北三十里。宋淳熙中设驻泊巡司,洪武十三年裁。今有汭口仓”。
即今福建东山县治西埔镇。清康熙二十七年(1688)建西埔圩。1953年东山县迁治于此。据1981年版《东山县地名录》:原来的西埔就是现在的顶西村,因建村于庙山西面一块荒埔上,取名西埔。
明代西藏地名。明置列思麻万户府,其地在今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县,治所在列麦境。
即今桃河、绵河、冶河。源出山西寿阳县东,东径平定县入河北井陉县,北入滹沱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太原郡上艾县: “绵曼水,东至蒲吾,入虖池水。” 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 “ (韩) 信乃使万人先行,出,
一名㴩湖。 在今湖南岳阳市南。 《水经·湘水注》: 洞庭 “湖之右岸有山,世谓之笛乌头石。石北右会翁湖口,水上承翁湖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