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福县

永福县

①北魏黄兴初置,属建昌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枣庄市境。太和十五年(491)属彭城郡。武定五年(547)改属蕃郡。北齐省。《清一统志·兖州府二》 “永兴废县”下载:“又有故县城,在(滕)县东南一百二十里茱萸山北,今犹名故县集,疑即故永福也。”

②隋大业初改石梁县置,属江都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天长市西三十里石梁镇。唐初废。

③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桂州。治所即今广西永福县。《元和志》卷37永福县:“析始安县之永福乡置,因以为名。”南宋属静江府。元属静江路。明属桂林府,隆庆五年(1571)改属永宁州。清复属桂林府。民国初属广西桂林道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

④北宋崇宁元年(1102)改永泰县置,属福州。治所即今福建永泰县。《舆地纪胜》·卷128福州《县沿革》永福县引《国朝会要》:“崇宁避哲宗陵名,改曰永福。”元属福州路。明、清属福州府。1913年属福建东路道。1914年因与广西永福县同名,复改永泰县。宋时有银场。


(1)古县名。隋大业初改石梁县置,治今安徽省天长市西石梁镇。属江都郡。唐初废。(2)古旧县名。北宋崇宁元年(1102年)改永泰县置,治今福建省永泰县。《舆地纪胜》,福州永福县引《国朝会要》:“崇宁避哲宗陵名,改曰永福。”属福州。元属福建路。明、清属福州府。1914年因与广西省永福县重复,仍改名永泰县。(3)今县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。属桂林市。面积 2807 平方千米。人口26.8万。辖4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永福镇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永福山“在永福县南五里。县以此为名”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析始安县之永福乡置永福县,治今址,属桂州。南宋属静江府。元属静江路。明属桂林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属漓江道,1914年属桂林道。1926年直属广西省。1949年属桂林专区。1953年撤百寿县并入永福县。1971年属桂林地区,1999年属桂林市。地处桂北山地与桂东北山地交接带,地形以山地为主,西半部为天平山系,西南部为喀斯特山区;东半部北段为谷地、丘陵,南段为驾桥岭。洛清江及其支流流经境内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甘蔗、玉米、木薯、黄红麻为主。为罗汉果原产地。矿产有硫铁、铅、锌、铜、重晶石等。工业有水泥、化肥、制糖、制药、酿酒、饮料、胶合板、油脂化工、纺织器材、电力等。湘桂铁路、322国道及桂柳高速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永宁州城、百寿岩、窑田岭宋代窑址、凤山、月山岩、穿岩和苏桥汉墓、板峡湖、麒麟山风景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珠街镇

    即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南朱家角镇。清嘉庆《松江府志》 卷2 《镇市》 青浦县: 朱家角 “又名珠街镇,西南通泖湖,东北接三分荡……商贸贸易甲于他镇。故移安庄巡检司于此”。在云南省广南县西南部。面积268.

  • 毗卢洞

    在今四川安岳县东南石羊镇塔子山。由观音堂、千佛洞、幽居洞、毗卢道场四石窟组成。有五代和北宋造像四百六十五尊和历代碑刻三十二处。观音堂3米高的水月观音 (紫竹观音) 极为美丽,被誉为东方 “阿芙洛蒂”。

  • 周文王陵

    在今陕西咸阳市北十五里,武王陵南。《汉书·刘向传》: “文王、周公葬于毕。” 《史记·周本纪》 集解引马融曰: “毕,文王墓地名也。”

  • 谢过城

    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北十五里西城。《寰宇记》 卷21乾封县: “有汶阳田,齐以此归鲁以谢过,故有城存。”

  • 炮 (砲) 架山

    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。明嘉靖 《固原州志》 卷1: 炮架山 “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石城之前。四壁削立,极为险峻。成化五年,满四反,据此山”。

  • 禄索州

    唐置,治所在今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西部,新现南十五里,新现河西侧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西部地。后废。

  • 西山大洞

    等处长官司 元置,属思州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从江县东南西山镇。后废。

  • 白石关

    即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东南白石关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连山厅图:西北有白石关汛。

  • 双望堡

    即今河北卢龙县东三十四里双望镇。明设堡,为出山海关孔道。清为驿站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卢龙县:双望堡“嘉靖三十八年,蒙古入犯至双望堡”。即此。即今河北省卢龙县东双望。明嘉靖三十八年(1559年)蒙古入犯

  • 纪氏城

    在今河南郏县东北十余里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蓝水“东南流径纪氏城西有层台,谓之纪氏台。《续汉书》曰:‘世祖车驾西征,盗贼群起,郏令冯鲂为贼延裒所攻,力屈。上诣纪氏,群贼自降’。即是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