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江阴路

江阴路

元至元十四年(1277)升江阴军置,治所即今江苏江阴市。后降为江阴州。


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升江阴军置,治江阴县(今江苏江阴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江阴市。属江浙行省。后降为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古森峒

    在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北扶隆乡。南宋李焘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189:嘉祐四年(1059)二月,广西安抚都监萧注言:“交趾寇思望、古森、贴浪等峒,掠十九村人畜不可胜数。”明属如昔巡司统辖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

  • 少山

    在今山西昔阳县西南二十五里。《山海经·北次三经》:“少山,其上有金玉,其下有铜,清漳之水出焉,东流于浊漳之水。”古山名。又称揭戾山、漳山、鹿谷山或河逢山。在今山西省昔阳县西南。《山海经》:清漳水出少山

  • 下邳国

    东汉永平十五年(72)改临淮郡置,属徐州。治所在下邳县(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邳州市、沭阳县以南,涟水县和淮安市以西,盱眙县和安徽明光市以北,江苏睢宁和安徽泗县以北地。建安十一年(

  • 白马庙

    亦名茂市镇。即今四川内江市西南三十里白马镇。附近有黄市井古盐井遗址。清道光《内江县志要》卷1:“茂市镇名白马庙, 西南三十里。”集镇名。(1)在安徽省桐城市中部、龙眠河东岸。白马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

  • 邹坞镇

    即今山东枣庄市西邹坞镇。明初设巡司于此。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东北部。面积60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邹坞,人口 8500。宋代邹、邬二姓建村,故名邹邬,后演变为今名。明初设巡检司于此,属兖

  • 靖川堡

    北宋元符二年 (1099) 置,属晋宁军。在今陕西佳县西北一百里。后废。

  • 通梢关

    明初置,属平凉县。在今甘肃平凉市东五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平凉县: “东有通梢关。”

  • 越王井

    又作越台井、九眼井。在今广东广州市越秀山西北越井冈上。相传系南越王尉佗所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9广州: 越王井 “在番禺越冈半,曰赵佗井,刘汉呼为玉龙泉”。(1)又称越井。在广东省广州市应元路省科学馆

  • 草屯镇

    即今台湾省南投县北草屯镇。旧名草鞋墩。日本占领期间设草屯庄,后改草屯街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草屯镇。在台湾省南投县西北端,北接台中县。面积104.4平方千米。人口约9万。清代名北投堡,属台湾县。

  • 田州城

    即定州城。今宁夏平罗县南姚伏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2宁夏镇:田州城“在镇北六十里。西夏所置,蒙古废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宁夏府一》:定州故城“西夏无田州,盖即定州之讹。今俗呼田州塔。新渠旧县在其南”。田州塔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