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犀郡
北周保定三年(563)置,属戎州。治所在武阳县(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十八里岷江东岸)。《寰宇记》卷74犍为县:以沉犀山为名。“《益州地理志》云:昔有犀牛渡江到此山而沉,故以为名”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犍为、沐川等县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
北周保定三年(563)置,属戎州。治所在武阳县(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十八里岷江东岸)。《寰宇记》卷74犍为县:以沉犀山为名。“《益州地理志》云:昔有犀牛渡江到此山而沉,故以为名”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犍为、沐川等县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
在今湖南醴陵市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醴陵县: 建安山 “山高三百余丈,周十里。元末土人尝置寨于此以避兵,曰建安寨”。
元至元中置,属马湖路。治所在今四川屏山县西九十里平夷场。明属马湖府。清雍正五年(1727)属叙州府。后废。
在今福建同安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泉州府同安县:石菌铺在“县南海滨,为烽堠之所。嘉靖四十年倭贼自漳州府长泰县突犯同安, 乡兵袭击之,贼窜石菌海滨是也”。在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南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泉州
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西北板申气村。清范昭逵 《从西纪略》 三: 康熙五十八年 (1719) 六月,“十七日约行四十里名拜升气”。“拜升气”,蒙古语意为房子。
即今新疆哈巴河县西纳切库河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5:“额尔齐斯河西北流六十里,讷恰库河发源乌尔鲁岭,南流经噶尔札尔巴什卡伦东,凡二百里来汇。”
西晋置,属敦煌郡。治所即今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。后废。古县名。西晋置,治今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。属敦煌郡。十六国仍属敦煌郡。后废。
春秋时戎州己氏邑。在今山东曹县东南五十里楚天集。《左传》:哀公十七年(前478), 卫侯“入于戎州己氏”。杜注:“己氏,戎人姓。”
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凉州卫:扒里砦“在卫东北。……俱为甘肃寇门”。
即“蒲类海”。
又名彝休湖、阳宗湖。即今云南宜良、澄江、呈贡三县间之阳宗海。元至清称明湖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阳宗县: “在本路西北 (按,婴为东北),明湖之南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澂江府》: 明湖“在河阳县东北。一名彝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