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卡
俗称沙卡司。在今四川道孚县东南色卡乡西北。清康熙四十年(1701)置沙卡土百户。
俗称沙卡司。在今四川道孚县东南色卡乡西北。清康熙四十年(1701)置沙卡土百户。
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,位于鸿麻岛南17海里。面积约0.08平方公里。我国渔民向称秤钩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辛科威岛。1947年改名景宏岛,以纪念随同郑和下西洋的副使王景宏而命名。
明置,属广西都司。治所在今广西柳城县南,龙江注入柳江南岸。后设南汤堡。
一作磋布寺。在今西藏堆龙德庆县西。南宋淳熙十四年 (1187) 由喇嘛教噶举派 (白教)噶玛支系 (简称噶玛噶举派) 的创始人都松钦巴主持兴建。寺主噶玛巴 ( 《明史》 作哈立麻) 活佛曾受明朝 “如
即今广西横县西四十里南乡镇。明置南乡巡司于此。
唐先天元年 (712) 改隆康县置,属普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安岳县南七十里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 废入安岳县。古县名。唐先天元年(712年)以隆康县改置,治今四川省安岳县东南,属普州。北宋熙宁五年(1
即今江西兴国县西均村乡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二》:均村市“在万安县东南一百三十里,接兴国县界”。在今江西省万安县东南。清属万安县。
又名陶种胡。在今安徽阜阳市西北,与太和县接界。周广十里。旧为黄河水道。淤隔成湖。《清 一统志 ·颍州府一》: 陶中湖 “润溉土田,居民利之”。
亦作槎枒山。在今安徽定远县西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1定远县: 槎牙山 “以山势巑屼而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定远府》: 槎枒山 “其山巉岩,顶有三叉,奇拔可爱,中有洞曰芝岩洞”。
北宋时对西藏中部地区的汉译称。宋张方平 《乐全集》 卷22: “秦州奏唃厮啰事”,称唃厮啰为 “武三咩” 人,武: 今西藏前藏地区; 三咩: 今扎囊县桑伊区。
又名三阳山。即今湖南衡阳、祁东、邵东三县交界处之三面山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“承水出衡阳重安县西,邵陵县界邪姜山。”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一》:邪姜山“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,有石岩可坐数十人,瀑泉从岩隙泻下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