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州府
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河州卫置,属陕西行省。治所即今甘肃临夏市。辖境相当今甘肃临夏、广河、和政等市县及东乡族自治县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地。十二年 (1379) 仍改为河州卫。
明洪武六年(1373年)置,治今甘肃省临夏市。辖境相当今临夏、广河、和政等市县。十二年废入河州卫。
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河州卫置,属陕西行省。治所即今甘肃临夏市。辖境相当今甘肃临夏、广河、和政等市县及东乡族自治县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地。十二年 (1379) 仍改为河州卫。
明洪武六年(1373年)置,治今甘肃省临夏市。辖境相当今临夏、广河、和政等市县。十二年废入河州卫。
亦作车牛岛。即今山东长岛县东北车由岛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1: 沙门岛,“其相联属则有鼍矶岛、牵牛岛、大竹岛、小竹岛,历历海中,苍秀如画”。
又名良余山、李陵山。俗称连枷山、蓝家山。在今安徽肥西县西。《水经·肥水注》: “肥水出良余山,俗谓之莲枷山。” 杨守敬认为良余山即紫蓬山,亦即 《寰宇记》 所称蓝家山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48庐州: 紫蓬
战国楚邑,为楚考烈王时临武君的封地。在今湖南临武县东南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 申春君曰,“僕欲将临武君”。又 《荀子·议兵篇》: “临武君与孙卿子议兵于赵孝成王前。” 皆此。古邑名。战国楚邑。在今湖南
在今云南澄江县东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澂江府》: 阙摩山 “在河阳县东五里。岩穴幽胜”。
在今广西那坡县西南一百八十五里,为中越边境要隘之一。《清一统志·镇安府》 “平孟隘”条: “又有剥勘隘、上下盖隘,在城西。俱外连越南,有兵防汛。”
北宋置,属盐亭县。在今四川盐亭县东二十里黄甸镇南山村。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南部。面积219平方千米。人口5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何店,人口1.2万。1948年属随县第十七区。1956年属洛阳区,1959
在今江西南城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6建昌府南城县: 磁龟溪在 “府南七十里。有磁石如龟伏溪中。溪流阨塞于岩窦间,冲啮怒号,袤四里注而为瀑,有声如雷,凡十五六里而山开水平,又十里乃达于旴江。《志》
即娑速府路。治所在今辽宁丹东市东北九连城镇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辽阳行省: 元初“以广宁府、婆娑府、懿州、盖州作四路,直隶省。……(至元) 二十五年,改东京为辽阳路,后废婆娑府为巡检司”。
在今江西临川市东门外,跨抚河上。始建于南宋乾道元年(1165),是一座石桥。嘉泰中重建。明嘉靖年间再次重建。
即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东彦吉嘎高勒。《清一统志·乌珠穆沁部》: 音扎哈河 “在左翼东南一百五十五里。自阿噜科尔沁界流入境,西北流,入芦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