泸南县
唐天宝初 (742) 改长城县置,属姚州。治所在今云南大姚县西南二十八里七街。《寰宇记》 卷79泸南县: “以在泸水之南为名。” 天宝后废。
古县名。唐垂拱元年(685年)置,治今云南省大姚县南。以地在泸水之南得名。属姚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废。《新唐书·南诏传》:“鲜于仲通讨南诏蛮,大败于泸南。”即此。
唐天宝初 (742) 改长城县置,属姚州。治所在今云南大姚县西南二十八里七街。《寰宇记》 卷79泸南县: “以在泸水之南为名。” 天宝后废。
古县名。唐垂拱元年(685年)置,治今云南省大姚县南。以地在泸水之南得名。属姚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废。《新唐书·南诏传》:“鲜于仲通讨南诏蛮,大败于泸南。”即此。
即今云南建水县东南五十里普雄乡。洪宪元年 (1916) 《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》: 建水县东南有普雄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建水县东南部。普雄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340。以建村人普雄为名。产稻、玉米
即今四川巴中市西南花丛镇。清于此置汛,设额外外委驻守。
在今贵州遵义县东南乌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遵义府遵义县:九节滩,“(明)万历中,永宁奢崇明作乱,其子寅据遵义,官军讨之,战于九节滩,复追败之于南城外锣钢渡,遂复遵义”。又称九接滩、会川河。在今贵州省
又名断道。在今山西沁县东南四十里虒亭岭村。《水经· 浊漳水注》: 铜鞮水 “又东径故城北,城在山阜之上,下临岫壑,东、西、北三面,阻袤二里,世谓之断梁城,即故县之上虒亭也”。
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南。清光绪年间义和拳首领朱红灯曾在此设立拳场,积极宣传“灭洋”主张。在今山东省茌平县西南。清光绪年间义和拳首领朱红灯曾在此设立拳场,宣传“灭洋”主张。
①即疏勒国。在今新疆喀什市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“疏勒, 一曰佉沙……居迦师城。”②即史国。都城在乞史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南沙赫里夏勃兹)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“史,或曰佉沙,曰羯霜那,居独莫水
①又作卢源山。在今江西万安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万安县:卢山“在县东五十里。高百余丈。诸峰环列如屏,下有水,源出城江口”。②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1:芦山“黄县南四十里。山下有真
西周封国。姬姓。始封之君为周宣王弟友。都于棫林 (一作咸林,今陕西华县)。《史记· 郑世家》: 周宣王二十二年 (前806),“友初封于郑”。幽王末年徙都新郑 (今河南新郑市)。春秋时因地处中原地区,
在今广东广州市区北,解放北路西侧的象岗山。1983年6月发现。墓在山腹部,墓底距岗顶约20米。墓室南北长10.85米,东西最宽处12.43米,前部有前室和东西耳室,后部有主室和东西侧室,主室之后有后藏
即姚沟。今安徽无为县南姚沟镇。清乾隆 《无为州志》 卷4: 姚家沟 “在治东南四十里无为乡”。在陕西省凤翔县东部。面积134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姚家沟,人口3320。1949年设姚家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