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泽州

泽州

①隋开皇初改建州置,治所在高都县 (开皇十八年改丹川县,即今山西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)。《元和志》 卷15: “盖取濩泽为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及沁水、高平、陵川、阳城等县地。大业初改长平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别置泽州,治所在濩泽县 (今山西阳城县),八年 (625) 移治端氏县(今山西沁水县东六十里端氏镇),贞观元年 (627)又移治晋城县 (今晋城市)。天宝初改高平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泽州。金天会六年 (1128) 改南泽州,天德三年 (1151) 复改泽州。清雍正六年(1728) 升泽州府。

②辽开泰中置,属中京大定府。治所在神山县(今河北平泉县西南察汗城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平泉县、宽城满族自治县及迁西县一带。金承安二年(1197) 改名惠州。


(1)隋开皇初以建州改置,治高都县(后改丹川县,今山西晋城市东北)。大业初改为长平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别置泽州,治泽县(今山西阳城县)。八年移至端氏县(今山西沁水县东端氏镇)。贞观元年(627年)移治晋城县(今山西晋城市)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东南部沁水、阳城、晋城、高平、陵川等县市。清雍正六年(1728年)升为府,置凤台县为府治。(2)辽开泰年间置,治神山县(今河北平泉县南察罕城)。辖境约相当今河北省平泉、承德、宽城三县市地。金承安二年(1197年)改惠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广午山

    在今贵州盘县特区北九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8普安州:广午山“林木郁茂,下有小溪流入山穴”。

  • 成昌聚

    在今山东东平县西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地皇三年(22),王匡等自无盐进击赤眉别校董宪于梁郡,“合战成昌,兵败,匡走”。《资治通鉴》胡三省注:“当在无盐县界。”

  • 沧源设治局

    1937年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在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东七十三里岩帅。《沧源佤族自治县地名志》:“取其来源于澜沧之意,故名沧源。”1938年迁治今沧源佤族自治县治勐董。1945年又迁治今沧源佤族自治县东

  • 通拉大山

    在今西藏日喀则市西南。藏语意为眺望山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3: “峰峦峻峭,积雪不消,由定日通聂拉木大道经此。”

  • 慈乌戍

    在今山西吉县西。《元和志》 卷12慈州:“州内有慈乌戍,因以为名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41吉州: “慈乌戍在州西,周、齐相争时,置戍于此。”

  • 平岚墟

    即今广东中山市南三乡镇(平岚)。清光绪《广州府志》卷69:香山县“墟市”有平岚墟。

  • 茶笼州

    明永乐十三年 (1415) 置, 属安府。 治所在今越南中部义静省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2安南安府: 茶笼城 “在府北。 宣德初, 黎利作乱,自老挝还宁化州, 官军与

  • 汤家坪

    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常德府》:汤家坪“在桃源县西南四十里,相近有项家坪”。

  • 塘头厦村

    即今广东东莞市东南塘厦镇。清光绪 《广州府志》 卷69墟市: 东莞县有 “塘头厦村”。

  • 都并县

    南齐置,属临漳郡。治所在今广西浦北县境。梁、陈时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