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洌洲

洌洲

即烈洲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长江中。《晋书·桓温传》: 东晋兴宁三年 (365),“简文帝时辅政,会温于洌洲,议征讨事”。又 《刘牢之传》: 元兴初 (402),司马元显以刘牢之讨桓温,刘牢之 “不得已率北府文武屯洌洲”。《资治通鉴》 胡三省注:“今舟行自采石东下,未至三山,江中有洌山,即洌洲也。洌、溧声相近,故又为溧洲。张舜民曰: ‘过三山十余里至溧洲,自溧洲过白土矶入慈湖夹。’”


又作溧洲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长江中。东晋兴宁三年(365年),为议北伐大计,司马昱与桓温会于洌洲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訾

    春秋时周邑。又名訾城。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昭公二十四年(前518), 阴不佞拘得玉者,“取其玉。将卖之,则为石。王定而献之,与之东訾”。杜注:“巩县西南訾城。”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河南尹巩县

  • 乌雨克灵格

    即岭喀尔宗。治所即今西藏南木林县东南邬郁。

  • 宁安营

    清雍正八年(1730)置,属泰宁协。治所在灵雀寺(今四川道孚县)。十三年(1735)裁。

  • 荣经县

    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属雅州。治所即今四川荥经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77荣经县: “因界内有荣经水口戍为名。” 元末废入严道县。明洪武十三年(1380) 复置。清属雅州府。《清史稿·偏图经》: 康熙

  • 丛山关

    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绩溪县:丛山关“在县北三十里永安镇,与宁国县接界,有关城”。明末,金声、江天一等率军扼守此关,抗击清军。在今安徽省绩溪县东北。清顺治二年(1645年),南明御史金

  • 昌都剌城

    即今新疆昌吉市。顾炎武 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 卷117 《西域土地人物略》: 昆迷失 “其北有池,有昌都剌城”。

  • 阿喀公旗

    和硕特南左翼后旗的俗称。在今青海共和县及青海湖南岸石乃亥一带。

  • 义塘郡

    东魏武定七年(549)置,属莒州。治所在黄郭戍(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城里)。北齐移治古辟阳城(今山东莒县西南二十五里五花营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赣榆县北部、山东莒南县及莒县南部地。隋开皇初废。东魏武定七年(5

  • 余干山

    ①一名冠山。又名羊角山。在今江西余干县城东门外。《寰宇记》卷107饶州余干县:余干山,“《旧经》:其山曲转相向,状如羊角,旧名羊角山,天宝六年敕改为余干山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0饶州府:羊角山“唐改名余

  • 香火地

    原名旧堂。即今内蒙古凉城县北厢黄地乡。清末,外国传教士先后在此建两座天主教堂,先建者称旧堂。1964年改名厢黄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