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洛水

洛水

①又名洛涧。即今安徽淮南市东北之窑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凤阳府怀远县: “又西南有洛水,与寿州分界,径县南新城村入淮。”

②在今山东莒县西北四十里。出檀特山阴,东南流入于沭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2 “沭水” 条下: “洛水出檀头山,又南经莒州城东,又南沙河水西来入焉。”

③一作雒水。即今河南洛河。黄河支流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导洛自熊耳,东北会于涧、瀍,又东会于伊,又东北入于河。”

④亦作雒水。为今四川沱江诸源之一。即今四川成都平原东北之石亭江。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广汉郡��县: “章山, ��水所出, 南至新都谷入湔。”

⑤一名北洛水。即今陕西省洛河。源出定边县东南白于山,东南流经吴旗、志丹、甘泉,又南流经富县、洛川等县,至大荔县南合渭水,东入黄河。《周礼·职方》: 雍州 “浸曰渭、洛”。《山海经》 卷2:白於之山“洛水出其阳,而东流注入渭”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 “西伯乃献洛西之地,以请纣去炮烙之刑。”即此。


(1)古水名。(1)即北洛河。今陕西省境内洛河。《诗经·小雅》:“瞻彼洛矣,维水泱泱。”即此。参见“洛河(2)”。(2)又称雒水。一说即今鸭子河,一说即今石亭江。为四川沱江诸源之一。(2)又称雒水。即南洛河。今河南省洛河。参见“洛河(1)”。(3)即“洛涧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池镇

    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六十里,跨水阳江南接芜湖县界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大顺二年 (891),“杨行密遣其将刘威、朱延寿将兵三万击孙儒于黄池,威等大败”。胡注: “ 《九域志》: 宣州当涂县有黄池镇”,即此

  • 平虏千户所

    ①明嘉靖三十年(1551)置,属宁夏卫。治所在平虏城(今宁夏平罗县)。清初改为平罗所,雍正二年(1724)改为平罗县。②即平远千户所。在今宁夏同心县东南豫旺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固原州:“东北有平虏守

  • 九江国

    秦亡后项羽封英布置,都六县(今安徽六安市东北)。辖九江、庐江二郡,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南大部与江西全境。后改名淮南王国。秦亡后项羽封英布置,都六县(今安徽六安市东北)。辖九江、庐江二郡,相当今安徽省淮河以

  • 忸密国

    北魏西域国名。国都在忸密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)。《魏书·西域传》:忸密国“都忸密城,在悉万斤西”。唐为安国。

  • 永固陵

    ①北宋徽宗赵佶陵墓,南宋初葬于浙江绍兴县东三十六里宝山南麓。后更名永祐陵。②在今山西大同市北方山上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:北魏太和十四年(490),“葬文明太皇太后于永固陵”。

  • 驿马河

    又名伊勒们河。在今吉林双阳、九台、德惠等市县境,为伊通河支流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22: 驿马河 “源出蒙古旗地六家子山。南流入长春府西北界,折东流,北岸直农安县,又东一百七十里,南受新开河,合东

  • 锦冈

    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南八十里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黄歇冢

    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后港镇西南十二里黄歇村。黄歇 (?—前238),郢人。战国时楚国贵族。顷襄王时任左徒,考烈王时任令尹,封给淮北十二县。考烈王十五年 (前248) 改封于吴 (今江苏苏州),号春申君。

  • 邢丘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州县置,属怀州。治所即今河南温县东北武德镇。《元和志》卷16:“遥取古邢丘为名也。”大业二年(606)改为安昌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州县置,治今河南省温县东北武

  • 使坊河卫

    明永乐八年 (1410) 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绥芬河支流舒范河流域。后废。明永乐八年(1410年)置,治所今址不详。辖境约当今黑龙江省绥芬河支流舒范河流域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