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洱海

洱海

明代以来西洱河又习称洱海。在今云南大理市东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6大理府: 西洱海 “在府城东。古叶楪河也,一名洱海,又名西洱河。源自邓川,合点苍山之十八川而汇于此,形如人耳,周三百余里,中有罗筌、浓禾、赤崖三岛及四洲、九曲之胜,下流合于样备江。浓禾岛形如几案,故又名玉案山”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太和县: “西洱河,亦名洱海,形如月抱珥,亦曰珥河。”


在云南省西部苍山东麓,大理市、洱源县间。因湖形似耳状,故名洱海。为构造断陷湖。湖面海拔1974米,面积249平方千米,最大水深20.7米,蓄水量25.31亿立方米。是云南省第二大湖。西汇点苍山麓诸水,湖水由西洱河流出,汇合漾濞江,注入澜沧江。湖面宽阔,湖水清澈,具灌溉、航运、发电、养殖等功能。富水产,以弓鱼最著。多禽、候鸟。湖滨有点苍山、大理古城(太和城)、崇圣寺、三塔、蝴蝶泉、德化碑等多处景点。古称甚多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、《水经注·叶榆河》称叶榆泽,《隋书》称西二河,《蛮书》称洱河,《新唐书》称西洱河。元、明亦用此名,亦称西洱海,述律杰《西洱海诗》亦称洱海,杨慎《云南山川志》:西洱海,“古叶榆河也,一名渳海,又名西洱河”。参见“西洱河(1)”。

洱海小普陀


猜你喜欢

  • 贲湖

    又名宋陂湖。在今浙江海盐县西十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海盐县: 贲湖 “周四十里,东接县西九里之天仙湖,西连横湖,南通黄道、彭墩诸湖”。

  • 吉林县

    1913年改吉林府置,为吉林省会。治所即今吉林省吉林市。1929年因与省重名,改名永吉县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吉林府改置,治今吉林省吉林市。1929年因与省重名,改名永吉县。1936年城区部分改设吉林

  • 章义县

    金皇统三年 (1143) 改昌义县置,属沈州。治所在今辽宁沈阳市西南七十里彰驿站乡。元废。古县名。金皇统三年(1143年)改昌义县置,治今辽宁省沈阳市西南彰驿站镇。属沈州。元废。

  • 诺垒河

    又作诺罗河、挠力河。即今乌苏里江支流挠力河。在黑龙江省饶河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 诺垒河 “在宁古塔城东五百里。源出城东四百里无名山。东南会数水入乌苏里江”。

  • 郻县

    又作邬县。西汉置,属巨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辛集市东南。《汉书·外戚恩泽侯表》: 文帝封齐王舅驷钧为邬侯。 东汉改为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辛集市东南。属巨鹿郡。东汉改名为鄡县。

  • 宏路站

    元置,在今福建福清市西宏路镇。即今福建省福清市西南宏路。元至元间置,明改为驿。

  • 东关

    ①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六十里东关镇西北,裕溪河东岸濡须山上。三国吴诸葛恪筑,隔濡须水与七宝山上的西关相对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齐王芳传》:嘉平四年(252),征南大将军王昶等征吴,“吴大将军诸葛恪拒战,大破

  • 石狮垭山

    在今四川重庆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重庆府巴县:石狮垭山“在县北九十里。二山峭峙,四壁绝险,中盘小径,分渝、合之界”。

  • 望鲁镇

    清置,属曹县。即今山东曹县东南望鲁集乡。古镇名。即今山东省曹县东南望鲁集。

  • 邥垂

    春秋周邑。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北。《左传》:文公十七年(前610),“秋,周歜败戎于邥垂”。杜注:“河南新城县北有垂亭。”《水经·伊水注》:“伊水又北会厌涧水, 水出西山, 东流径邥垂亭南。”古邑名。春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