洺水
在今河北威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5威县:“洺水,旧在县西。自鸡泽、平乡县界,流经县境,合于漳河。故隋以洺水名县。今与漳河俱徙流入平乡县境,旧迹遂湮。”
古水名。又称水。在今河北省南部。源出武安市西北,东流经永年县(临洺关)北,自此以下历代屡有变迁,清代北流入大陆泽,今北流入北澧河。
在今河北威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5威县:“洺水,旧在县西。自鸡泽、平乡县界,流经县境,合于漳河。故隋以洺水名县。今与漳河俱徙流入平乡县境,旧迹遂湮。”
古水名。又称水。在今河北省南部。源出武安市西北,东流经永年县(临洺关)北,自此以下历代屡有变迁,清代北流入大陆泽,今北流入北澧河。
即今山西左权县西北长城村。1941—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置辽西县治此。
东晋义熙中置,为淮阳郡治。治所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古淮水与泗水交会处。《魏书·高闾传》:高祖时, 闾上表云:“欲修渠通漕,路必由于泗口;泝淮而上,须经角城。淮阴大镇,舟船素畜……角城蕞尔,处在淮北,去淮
明置,属平茶洞长官司。治所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龙凤乡北。后废。
隋仁寿元年 (601) 改广阿县置,属赵州。治所在今河北隆尧县东十二里旧城乡。大业二年(606) 改为大陆县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名象城县,属赵州。《元和志》 卷17: “取县西北古象城为名。”
在今云南丘北县北。《清一统志 · 广西州》: 革龙山 “明末沙定洲遁归,屯田此山,李定国围三年乃克之。今城址尚存”。为通泸西要路。
旧名通阛桥。宋建,在今福建龙岩市城南门外。明永乐间改名龙津桥。
即古佛山。在今湖南溆浦县西南,接黔阳县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武陵郡义陵县: “鄜梁山,序水所出,西入沅。”
①传说中尧舜时代的行政区划制度。 《尚书·尧典》:“肇十有二州。”马融释十二州名,乃杂取《职方》、《尔雅》所载《禹贡》九州以外州名拼凑而成。②西汉元始五年(公元5年)王莽废除司隶校尉部和十三剌史部,改
今安徽颍河支流泉河。《元和志》卷7沈丘县:“小汝水,在县北。”
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,克鲁伦河上源以西。明金幼孜 《北征后录》: 永乐十二年 (1414)成祖北征,至饮马河 (今克鲁伦河)。六月 “初五日午发双泉海,暮至西北三峡口,即康哈里该,无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