浣花里
唐成都县坊里。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五里杜甫草堂一带。《旧唐书·杜甫传》: “甫于成都浣花里,种竹植树,结庐枕江。” 即此。
唐成都县坊里。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五里杜甫草堂一带。《旧唐书·杜甫传》: “甫于成都浣花里,种竹植树,结庐枕江。” 即此。
在今吉林桦甸市东南。民国《桦甸县志》卷2:“大甸子距县城四百三十里。”在辽宁省铁岭县东部偏南。面积300.7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甸子,人口1620。原为荒草甸子,形成村落时以地貌得名
1947年由商县、雒南、山阳三县析置,治龙驹寨(今陕西丹凤县)。1949年6月全境解放后,改设丹凤县。1947年由商县、雒南、山阳三县析置,治今陕西省丹凤县龙驹寨镇。1949年撤销,改设丹凤县。
在今河北卢龙县东北。《十六国春秋·前燕录·慕容㑺传》:慕容㑺二年(350),伐赵,命慕容霸率兵二万车道出徒河,“军至三陉,赵征东将军邓恒惶怖焚仓库,弃安乐遁去”。即此。在今
亦名乌吞河。即今黑龙江省鹤岗市与萝北县交界处之梧桐河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 “屯河”条下: 温登河 “在 (宁古塔) 城东北九百余里。源出温登窝集,……南流入混同江”。
即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驻地巴彦浩特。清为阿拉善额鲁特旗驻地。1952年改名巴彦浩特 (蒙古语意为 “富城”)。
隋大业二年 (606) 置,属汝阳郡。治所在郑城 (今安徽颍上县南)。《寰宇记》 卷11颍上县: “以地枕颍水上游为名。” 唐属颍州,武德四年(621) 移治今颍上县。宋属顺昌府。金属颍州。清属颍州府
又名清宁郡。唐南诏置,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会理县东与南至金沙江,西至雅砻江,北抵大渡河。寻改为会同府。北宋大理时改为会川府。南诏置,治今四川省会理县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石棉、甘格、冕宁、
即今四川西昌市之东河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3四川行都司:怀远河“在都司城大通门外。源出东北山麓,经城南合泸水,入金沙江”。清乾隆《西昌县志》:怀远河“在东郭外。源出木托山土番,绕城东南, 资屯田灌溉,西合
在今江苏吴江市西北十八里。上承太湖,北流入吴县界,为娄江上源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吴江县: 鲇鱼口 “自太湖分流出此,又北汇为默塘,北过五龙桥,入吴县界盘门运河”。
在今台湾省台南市南。清黄叔璥《台湾使槎录》: “其小港可通小舟者,南路有蛲港”。乾隆间范咸 《重修台湾府志》 卷1: 蛲港 “在 (凤山) 县治北十五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