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浿水

浿水

一作浿江,又名王城江。所指因时而异:两汉为朝鲜清川江。《史记·朝鲜列传》:汉兴,“复修辽东故塞,至浿水为界”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乐浪郡浿水县:“(浿)水西至增地入海。”即此。朝鲜金富轼《三国史记》:高丽王谈德(392—413),“阵于浿水之上”。此水在古百济国北部,或谓即今朝鲜的礼成江,一说为临津江。《隋书·高丽传》:高丽“都于平壤城,亦曰长安城,东西六里,随山屈曲,南临浿水”。此浿水,即今朝鲜之大同江。


古水名。“浿”又作“贝”。所指因时而异。《史记·朝鲜列传》:汉兴,“复修辽东故塞,至浿水为界”。此水在今朝鲜平壤市之北,当即今清川江。或以为即今大同江或鸭绿江。朝鲜金富轼《三国史记》载,高句丽王谈德,“阵于浿水之上”。此水在古百济国北部,或谓即今朝鲜的礼成江,一说临津江。《隋书·高丽传》:都于平壤城,“南临浿水”。又曰:“每年初,聚戏于浿水之上。”此水在平壤之南,当即今朝鲜大同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姑复 (復) 县

    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,属越巂郡。治所在今云南永胜县境。三国蜀建兴三年(225) 属云南郡。南朝宋改东古复。

  • 过步

    即今江西崇义县西北二十里过埠镇。明正德十四年(1519)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细兰

    即今斯里兰卡。南宋周去非 《岭外代答》“海外诸蕃国” 条: “直交阯之南,则占城、真腊、佛罗安也。交阯之西北,则大理、黑水、吐蕃也。于是,西有大海隔之。是海也,名曰细兰。细兰海中有一大洲,名细兰国。”

  • 松林堡

    即黑松林关、松林关。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五十七里。《明史·郭成传》: “四川巡抚李尚思以地近松潘,檄成军松林,游击万鳌军漳腊。” 即此。

  • 养马城

    在今贵州遵义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0遵义府遵义县: 养马城在 “府北五十里。杨氏据播时所筑城也。万历中,川帅刘綎讨杨应龙,入娄山关,屯白石口,贼党攻围綎,綎击败之,追至养马城”。在今贵州省遵义县北。

  • 时曲

    即洄曲。在今河南漯河市沙河与澧河会流处下游一带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年(815),“李光颜奏败淮西兵于时曲”。胡三省注:“时曲,在陈州殷水县西南。”古水名。又称洄曲。在今河南省漯河市沙河与澧河会流处

  • 南营州

    ①北魏永熙二年 (533) 侨置,寄治英雄城 (今河北徐水县西遂城)。领昌黎、辽东、建德、营丘、乐良五郡。北齐仅领昌黎郡。隋开皇初废。②唐武德五年 (622) 改营州置,治所在营道县 (今湖南道县西)

  • 宿预郡

    北魏太和中置,为南徐州治。治所在宿预县 (今江苏泗阳县西北郑楼乡古城)。南朝梁天监八年 (509) 改为东徐州治。东魏武定七年 (549) 为东楚州治。陈太建七年 (575) 为安州治。北周大象二年

  • 崇觉寺铁塔

    在今山东济宁市内。崇觉寺建于北齐皇建元年 (560)。北宋崇宁四年 (1105) 建铁塔。原为八角七层,铁壳砖心无顶塔。明万历九年(1581) 增建两层及钢顶,高九层。下部为砖砌八角形基座。通高23.

  • 叶家集

    即今安徽霍邱县西南一百三十里叶集镇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)设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