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淮西

淮西

①地区名。亦称淮右。隋唐以前,从中原地区通往长江下游一般都在今安徽寿县附近渡淮,这段淮水的流向为自南而北,所以习称今皖北、豫西淮河北岸一带为淮西。《史记·荆燕世家》: 汉高帝六年 (前201),立 “高祖弟交为楚王,王淮西三十六城”。

②唐方镇名。为淮南西道简称。


(1)古地区名。隋唐以前,从长江下游通向中原一般都在今安徽省寿县附近渡淮,这一段淮水流向系自南向北,故习称今皖北豫东淮河北岸一带为淮西,亦称淮右。(2)唐方镇名。全称淮南西道。至德元载(756年)置淮南西道节度使,简称淮西节度使,治颍川郡(今河南许昌市)。乾元元年(758年)移治郑州(今河南郑州市),次年移治寿州(今安徽寿县),上元二年(761年)移治安州(今湖北安陆市),大历八年(773年)移治蔡州(今河南汝南县),十一年移治汴州(今河南开封市)。十四年还治蔡州,号为淮宁军,寻又改为申光蔡节度使。贞元十四年(798年)改号彰义军,元和十二年(817年)复为淮西节度使。长期领有申、光、蔡三州,相当今河南省郾城、上蔡、新蔡以南,西平、遂平、确山、信阳以东地区。长期为李希烈、吴少诚、吴少阳、吴元济等割据,元和十二年(817年)为中央平定,次年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甘掌

    在今河南宜阳县西。《水经·甘水》:“甘水出宏农宜阳县鹿蹄山。”郦道元注:“水之所导发于山曲之中,故世人目其为甘掌焉。”

  • 棹罗能

    即麻龙州。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东五十里。一说今米易县西麻陇彝族乡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“麻龙者,城名也,地名棹罗能。”

  • 敢川州

   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。北宋属雅州。后废。

  • 恩封县

    唐调露二年 (680) 置,属岩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境。天宝初属常乐郡,乾元初复属岩州。后废。

  • 祖州

    辽太祖耶律億置,属上京道。治所在长霸县(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石房子村古城)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祖州: “以高祖昭烈皇帝、曾祖庄敬皇帝、祖考简献皇帝、皇考宣简皇帝所生之地,故名。” 辖二县一城,相当今内

  • 阿勒坦额默勒山

    在今吉林公主岭市东北。清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27:阿勒坦额默勒山,“蒙古语,阿勒坦,金也。额墨勒,鞍也。(吉林)城西三百四十余里”。

  • 东石乳州

    唐天宝前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宝兴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五显集

    即今安徽和县西南五显乡。清光绪《直隶和州志》卷4:五显集在“州西南六十里”。

  • 鸭池汛

    清置,在今贵州黔西县东南五十里鸭池河滨鸭池乡。为往来通道。旧有外委驻守。

  • 桂溪县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清水县置,属南宾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垫江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49桂溪县: “以陇右有清水县,名同,改为桂溪,以县界桂溪为名。” 乾元初属忠州。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废入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