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泗
即泗水。别名清水。《宋书·沈攸之传》:泰始三年 (467),宋明帝遣沈攸之图淮北,“攸之以清泗既干,粮运不继,固执以为非宜,往反者七”。即此。
即泗水。别名清水。《宋书·沈攸之传》:泰始三年 (467),宋明帝遣沈攸之图淮北,“攸之以清泗既干,粮运不继,固执以为非宜,往反者七”。即此。
①在今江苏江都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扬州府:白塔河在“府东北六十里。南通扬子江,北抵运河,其水冬涸春泛, 民得灌溉之利。《河漕考》:宣德七年,陈瑄开白塔河,置新闸、潘家庄、大桥、江口四闸,令江南运
北宋建。在今四川奉节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夔州府》: 咸平寺 “在奉节县西北,宋咸平中建,魏了翁有记”。北宋咸平年间建,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西北隅。因年号得名。魏了翁有《咸平寺记》。
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平伐等处长官司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云雾镇。二十八年(1395)改属龙里卫。万历十四年(1586)省入新贵县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改平伐等处长官司置,治今
古泽薮名。又作阳华、阳纡、杨陓。旧说在今陕西境,有在陇县、凤翔、华阴、泾阳等说法。《周礼·职方》 冀州:“其泽薮曰杨纡。”《淮南子·坠形训》:“秦之阳纡。”皆指此。古泽薮名。又作阳华、阳纡、杨陓或杨汙
即今安徽夥县东南石山。清道光《夥县志》图:城东南有石山。
在今贵州榕江县西南 (定威水族乡西)。清爱必达 《黔南识略》 卷22古州同知: “又一百一十里为高长汛,土城周一百五十丈,出朗洞达清江之关隘也。”
明洪武七年 (1374) 改雄州为县,属保定府。治所即今河北雄县。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,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在河北省中部。属保定市。面积524平方千米。人口33.5万。辖3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雄州镇
又名曹营。即今安徽固镇县南曹老集镇。清光绪 《安徽通志》 卷50凤阳府: 曹营 “相传曹操立营于此”。
在今河北肃宁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肃宁县:中堡河在“县东北三十里。《志》云:保定府蠡县以东、高阳县以南之水,溢入于县境,播为洋东五十二淀,俱注于中堡河,流经雄县界,会于瓦济河。其洋东五十二淀,俱在
一名阳岵山、睡心山。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南。《清一统志·汉阳府》:阳岵山“在汉阳县西南七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