渭川道
1913年由陇南道改置,属甘肃省。治天水县 (今甘肃天水市)。辖境约当今甘肃武山、礼县、宕昌、舟曲、文县以东,通渭、秦安、清水以南地区。1927年废。
1914年6月由陇南道改名,治天水县(今甘肃天水市)。属甘肃省。辖天水、秦安、清水、徽县、两当、礼县、通渭、武山、伏羌、西和、武都、西固、文县、成县等县。辖区约当今甘肃省武山、礼县、宕昌、陇南、文县等县市以东,通渭、秦安、张家川等县以南地区。1927年废。
1913年由陇南道改置,属甘肃省。治天水县 (今甘肃天水市)。辖境约当今甘肃武山、礼县、宕昌、舟曲、文县以东,通渭、秦安、清水以南地区。1927年废。
1914年6月由陇南道改名,治天水县(今甘肃天水市)。属甘肃省。辖天水、秦安、清水、徽县、两当、礼县、通渭、武山、伏羌、西和、武都、西固、文县、成县等县。辖区约当今甘肃省武山、礼县、宕昌、陇南、文县等县市以东,通渭、秦安、张家川等县以南地区。1927年废。
又作土老蛮江、秃剌蛮江。即今云南东北部之横江。元代称土僚蛮江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乌蒙路:“土僚蛮江,两山夹束五百余里,水中多巨石,湍口峻急,如万马奔,惟五板小舟可行,容使客二人,而水工六人。”
亦作伊倭奇。即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。清康熙三十年(1691)于此置布特哈总管衙门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改为西布特哈总管衙门。
即今福建漳平市西北双洋镇。明正统十一年(1446)置东西洋巡司于此。嘉靖四十五年(1566)升为宁洋县。1983年版《漳平县地名录》:“因地处双洋溪上游两岸。溪东称东洋,溪西称西洋,总名东西洋,亦名两
①明宣德七年(1422)置,属万全都司。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北六十里马营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:马营堡“分管大边百七十余里,二边四十里有奇。其威远等墩为最冲,边外三道沟等处即部长驻牧。《边防考》:马营与独
古地名。在今云南西部澜沧江与怒江之间。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:“自同师以东北至叶榆,名为巂、昆明。”
即今浙江杭州市西留下镇。明田汝成 《西湖游览志》 卷10: “宋高宗初至杭时,以其地丰厚,欲都之; 后得凤凰山,乃云 ‘西溪且留下’,后人遂以为名。”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部。面积33平方千米。人口3
即今湖北监利县东南八十四里白螺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隋开皇十八(598)改宣汉县置,属蓬州。治所在今四川仪陇县东。《寰宇记》卷139伏虞县:“以界内伏虞山为名。”大业初属清化郡。唐武德初属蓬州。开元末向西南移至消水河侧(在今仪陇县东八十里)。天宝初属咸
1912年合钱塘、仁和二县置,后为浙江钱塘道治、浙江省会。治所即今浙江杭州市。1927年划城区置杭州市,直属浙江省。1949年徙治今杭州市北拱宸桥,1953年又迁治今浙江余杭市临平镇。1958年撤销,
东汉改当利县置,属东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莱州市西南三十六里。后复改县。东汉以当利县改置,治今山东省莱州市西南。后国除仍为当利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