湄洲屿
一名鯑山。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湄洲岛。宋时约六、七里,有田数十顷,可耕而食,鱼米饶足。明洪武初都指挥李彝奏迁内地,虚其岛。嘉靖末,总兵戚继光奏复。清季有游击守备、千把总驻此。岛西南天后宫为我国祭奠马祖之祖庙。
又称鯑山。即今福建省莆田市东南湄洲岛。宋时约六七里,有田数十顷,可耕而食,鱼米饶足。明洪武初都指挥李彝奏迁内地,虚其地。嘉靖末,总兵戚继光奏复。清季有游击守备千把总驻此。岛西南天后宫为我国祭奠妈祖之祖庙。
一名鯑山。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湄洲岛。宋时约六、七里,有田数十顷,可耕而食,鱼米饶足。明洪武初都指挥李彝奏迁内地,虚其岛。嘉靖末,总兵戚继光奏复。清季有游击守备、千把总驻此。岛西南天后宫为我国祭奠马祖之祖庙。
又称鯑山。即今福建省莆田市东南湄洲岛。宋时约六七里,有田数十顷,可耕而食,鱼米饶足。明洪武初都指挥李彝奏迁内地,虚其地。嘉靖末,总兵戚继光奏复。清季有游击守备千把总驻此。岛西南天后宫为我国祭奠妈祖之祖庙。
明置,属义州卫。即今辽宁义县东北清河城子。明《辽东志》卷3:大清堡“堡南姚家屯可屯兵,细河台可按伏”。明置,即今辽宁省义县东北清河城子。属义州卫。位长城内侧。明万历四年(1576年),插汉部黑石炭、大
指今湖北及其以东长江下游河段。唐李白《望天门山》 诗: “天门中断楚江开,碧水东流自北回”,韦应物 《赋得暮雨送李曹》 诗: “楚江微雨里,建业暮钟时。” 皆此。(1)古水名。即今湖北省东部长江河段。
在今浙江绍兴市境。《越绝书》卷8载:“独山大冢者,句践自治以为冢,徙琅邪,冢不成。去县九里。”
即今安徽青阳县南所村,东距陵阳镇七里。清乾隆 《青阳县志》 卷1: 东南陵阳乡十三都有所村。
即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之湔江及支流白鹿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彭州九陇县: “武后时,长史刘易从决唐昌沲江,凿川派流,合堋口埌岐水溉九陇、唐昌田。”
在今河北望都县东南七里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“博水又东南径谷梁亭南,又东径阳城县,散为泽渚,世谓之为阳城淀也。阳城县故城近在西北,故彼得其名焉。”《元和志》卷18望都县:“阳城淀,县东南七里。周回三十余
即今湖北天门市西南五十六里张港镇。旧属潜江县,清设外委驻防。
在今山西沁水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44沁水县:“东辅山在县西南九十二里。其山及西辅山与析山相连,有若相辅之势。”
在今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遗址公园内。清《日下尊闻录》卷5:“圆明园水木明瑟之北稍西为文源阁,与文华殿后之文渊、避暑山庄之文津阁,皆以贮四库全书。”清咸丰十年(1860),为英法联军所焚毁。
即今浙江嘉兴市至平湖市之嘉兴塘。亦名平湖塘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苏州海盐县:“西北六十里有汉塘,大和七年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