漷水店
在今天津市武清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武清县: “县北三十里有漷水店,皆为往来孔道。”《日下旧闻考》 卷112: “漷水店今名漷水铺,与通州接壤。”
在今天津市武清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武清县: “县北三十里有漷水店,皆为往来孔道。”《日下旧闻考》 卷112: “漷水店今名漷水铺,与通州接壤。”
①在今天津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静海县:马家口“在天津卫东南二里”。又清光绪《畿辅通志》卷22:“在天津县东南,泄南淀之水。”②即马颊口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马颊水又东北流,径
①在今安徽泾县西南,东濒青弋江。《清一统志·宁国府一》: 蓝山 “在泾县西南六十里。周三十里。下有蓝山坑,俯瞰安吴渡。李白诗: 蓝岑耸天壁,实兀如鲸额”。②即蓝岭。在今湖南蓝山县北四十里。《新唐书·德
在今江苏泗阳县北四十余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淮安府桃源县: “桃源驿在县北四十里,与崇河桥相近,陆道所必经也。”
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苏州府一》:尧峰山“俗云尧所基,即此。《县志》,横山西南为尧峰,于诸山中最高”。
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 襄公十八年 (前555),楚师伐郑,“涉于鱼齿之下”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 “湛水出犨县北鱼齿山西北,东南流,历鱼齿下。”即“鱼陵”。
在今广西桂林市东郊尧山西南麓。为明靖江十一个藩王及王妃、将军等墓地,南北长二十余里,东西宽三四里,共三百多座,占地一百多平方米。王墓及王妃墓均修有内外墙,前有石人、石兽,雕工精细。
在今河北正定县城内东门里街。始建于隋开皇六年 (586),名龙藏寺。唐改为龙兴寺。北宋开宝四年 (971) 扩建。清康熙年间改名隆兴寺。有天王殿、摩尼殿、戒台、慈氏阁、转轮藏阁、大悲阁、弥陀殿等。大悲
在今江苏淮安市东北七里。为纪念晋代“竹林七贤”刘伶而建。唐许浑《淮阴阻风寄呈楚州韦中丞》诗:“刘伶台下稻花晚,韩信庙前枫叶秋。”即此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9楚州:“刘伶台在县北,边淮。”村名。在江苏省淮安
在今山东高唐县东门外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4高唐州: 唐公沟 “成化中,屡有水患。知州唐桢因东北地下,浚沟注之,水患遂息,因名”。
1914年改东平县置,属奉天省辽沈道。治所即今吉林东丰县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1945年属安东省。1954年属吉林省。在吉林省南部、辉发河上游,西邻辽宁省。属辽源市。面积 2522 平方千米。人口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