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灵丘道

灵丘道

古道路名。北魏筑,以道出灵丘县,故名。北起今山西大同市,南越恒山,灵丘县以下沿唐河谷道出太行山,南抵河北定州市,为当时山西高原北部通向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天兴元年(398),“发卒万人治直道, 自望都铁关凿恒岭至代(指平城,今山西大同市东北)五百余里”。太和六年(482),又“发州郡五万人治灵丘道”。即此。唐称为飞狐道。


山西高原北部与河北平原间交通要道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:北魏太和六年(482年),“发州郡五万人,治灵丘道”。即此。因道出灵丘县(今属山西),故名。北起平城县,南越恒山,东南由灵丘县以下,循今唐河谷道出太行山南抵中山郡(治今河北定州市)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枫田市

    即今江西安福县东十五里枫田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7: 安福县东有枫田市。

  • 店前河镇

    即今安徽岳西县西南店前镇。旧属太湖县。清乾隆 《太湖县志》 卷2 《乡镇》 有店前河镇。

  • 松下江

    又名松林江。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州府: 松下江 “在县东南三十里。东通大海,西通福清县。亦曰松下澳。相近者曰大祉、小祉、垅下等澳”。

  • 索伦河

    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东北托罗穆河,注入鄂霍次克海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23:索伦河 “在阿拉河西北三百余里。自西来,东流入海。康熙中与俄罗斯分界于此,为三姓所属极东北际海之地”。

  • 宜善司

    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放自治县南永丰乡司城街。明永乐初连山县尝徙治于此。明万历十一年(1583) 置巡司,清以后废。

  • 内管水

    即今广东连平县东大埠河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内管水“在连平州东四十里。源出江西龙南县界,南流经内管,出大席水口,至长宁县界入新丰江”。

  • 静川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静州置,治所在悉唐县 (今四川茂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西北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为静州。

  • 石棚镇

    明置,属泸州。即今四川纳溪县北长江西岸石棚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泸州:石棚镇“州南二十里。有巡司”。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西南部。面积47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棚,人口740。明末清初时

  • 胜秉

    即今贵州施秉县东南九十里胜秉。明于此置施秉长官司,后改施秉县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 施秉县移治偏桥卫城,有县丞驻此。民国改置县佐。即今贵州省施秉县东南胜秉镇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,包利、红

  • 昆山

    即坤山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五十八里,东平湖西岸。山上有马跑泉。古山名。即今昆仑山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昆(崑)山之玉不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