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玉山县

玉山县

①南朝梁置,属宁海郡。治所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南。隋大业初废。唐上元二年(675)复置,属陆州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华清县。

②南朝梁分湘阴县置,属岳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汨罗市西北玉笥山。隋废。

③北周闵帝元年(557)分蓝田县地置,属蓝田郡。治所在今陕西蓝田县东二十五里玉山镇。建德二年(573)废。唐武德三年(620)复置,属雍州。移治今陕西蓝田县东南四十三里。贞观元年(627)省入蓝田县。

④唐贞观五年(631)置,属羁縻玉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。后废。

⑤唐武后证圣二年(695)析常山、须江、弋阳等县置,属衢州。治所在今江西玉山县东二里林岗乡驻地东津桥,后徙今玉山县。乾元元年(758)属信州。《寰宇记》卷107信州玉山县:“以有怀玉山,故为称。”元属信州路。明属广信府。民国初属江西豫章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

⑥金承安三年(1198)以乌速集、平郭、林河之间地置,属咸平府。治所在今辽宁开原市境。贞祐二年(1214)升镇安军。


(1)古县名。(1)南朝梁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东南。隋开皇中属陆州。大业初废。唐上元二年(675年)复置,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华清县。(2)北周闵帝二年(558年)置,治今陕西省蓝田县玉山镇西。属蓝田郡。建德二年(573年)废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复置,移治今玉山镇。贞观元年(627年)复废。(2)今县名。在江西省东北部、信江上游,东邻浙江省。属上饶市。面积 1723 平方千米。人口54.5万。辖12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冰溪镇。武周天册万岁二年(696年)析饶州弋阳和衢州常山、须江三县立玉山县,治今县东东津桥,属衢州。因境内怀玉山得名。《太平寰宇记》信州玉山县:“以有怀玉山故为称。”唐乾元元年(758年)改属信州。元隶信州路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属广信府,嘉靖四十年(1561年)县治迁今址。1912年属江西省,1914年隶豫章道,1927年复隶江西省。1949年属上饶专区,1970年属上饶地区,2000年属上饶市。县境中部、北部为怀玉山区,东南部为武夷山余脉,信江主源纳八都溪、玉玡溪西南入广丰县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甘蔗、油菜籽、棉花等,为省油菜籽、甘蔗、茶叶、蚕茧生产重点县,特产玉山青豆、临湖大蒜有名。森林资源丰富,怀玉山及三清山产云雾茶。有铁、铜、石灰石、石煤、铝土、磷等矿。工业有采矿、磷肥、水泥、制糖、油墨、活性炭、酿酒、食品等,罗纹砚为传统工艺品。浙赣铁路横贯南部,有梨温高速公路,320国道和玉广、十坊、苏怀、玉花等公路。纪念地有高竹山方志敏纪念亭。名胜古迹有国家级三清山风景名胜区、明建官溪内村胡氏宗祠、下镇玉马硅化木、阎立本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麻步山

    在今安徽金寨县东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“边城郡治麻步山。” 《水经·泄水注》: “博安县,《地理志》 之博乡县也,王莽以为扬陆矣。泄水自县上承沘水于麻步川西北出。”

  • 宋溪

    在今江西横峰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兴安县:宋溪“在县南。源出灵山,西流入上饶江。《旧志》:溪东去府城八十里”。

  • 建桥镇

    金置,属东光县。即今河北阜城县东北三十四里建桥乡。在广东省丰顺县西部、韩江支流产溪上游。面积94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下坝,人口 1340。1950年属丰良区。1957年析置建桥乡,19

  • 尧峰山

    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苏州府一》:尧峰山“俗云尧所基,即此。《县志》,横山西南为尧峰,于诸山中最高”。

  • 湖州市

    简称湖市。即今浙江杭州市北湖墅。《广志绎》 卷4: 湖州市 “延袤十里,井屋鳞次,烟火数十万家”。《元史·伯颜传》: 至元十三年 (1276),“率左右翼万户,巡临安城,观潮于浙江,暮还湖州市”。即此

  • 石渠水

    在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北。《宋史·河渠志五》:“石渠之水,则自离堆别而东,与上下马骑、乾溪合。”

  • 东岩山

    在今江西黎川县东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3建昌府:东岩山“在新城县东四十里。叠嶂排空,与日山相望”。俗称东山、麟山。在福建省莆田市西北角。山上旧有数百年古松200多株,宋元摩崖石刻多处。有北宋淳化元年(99

  • 语儿

    即御儿。一名就李。在今浙江桐乡市西南崇福镇东南。《越绝书》 卷8: “女阳亭者,句践入官于吴,夫人从,道产女此亭,养于李乡; 句践胜吴,更名李乡,更就李为语儿乡。”又作御儿(《国语·越语》)。春秋越地

  • 熙河兰廓路

    亦作熙河路。北宋元符后改熙河兰会路置,治所在熙州 (今甘肃临洮县)。宣和时改为熙河湟廓路。

  • 药 (藥) 杀水

    即今中亚锡尔河。《隋书·西域传》: “石国,居于药杀水。” 唐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》作素叶河,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 作叶叶河,《元史》 又作忽章河、忽禅河、忽毡河,《长春真人西游记》 作霍阐没辇,刘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