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露山
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9黄州:甘露山“在黄陂。陈高宗时,甘露降。曾于南司州建甘露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黄陂县:甘露山“峰峦叠出,林木郁然”。
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东。峰峦叠出,林木蔚然。《舆地纪胜》:黄陂县有甘露山。相传陈高祖时甘露降,曾于南司州建甘露寺。山呈箕形。主峰海拔108.6米。
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9黄州:甘露山“在黄陂。陈高宗时,甘露降。曾于南司州建甘露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黄陂县:甘露山“峰峦叠出,林木郁然”。
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东。峰峦叠出,林木蔚然。《舆地纪胜》:黄陂县有甘露山。相传陈高祖时甘露降,曾于南司州建甘露寺。山呈箕形。主峰海拔108.6米。
西汉置,属东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莱州市西南杲村。东汉废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莱州市西南。属东莱郡。东汉废。
①北周改敦煌县置,为敦煌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。《元和志》 卷40敦煌县: 鸣沙县“以界有鸣沙山,因以为名”。隋大业二年 (606) 复为敦煌县。②隋开皇十九年 (599) 置,为环州治。治所即今
即今黑龙江省绥化市北努敏河。源出小兴安岭,西南流入呼兰河。《清一统志·黑龙江》 “呼伦河”条下:通肯河“又东有纳敏河、额叶赫河、呼拉库河,南入呼伦河”。
或即耶婆提之异译。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,或兼指此二岛。见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0 “三摩呾吒” 条。
在今四川内江市西南白马镇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内江县: 黄市井 “在县西南二十里。产盐。宋志云: 内江有六十六盐井,此其一也。今有黄市井盐课司”。古盐井遗址尚存。
唐仪凤二年(677)置,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县西南境地。先天二年(713)改为羁縻州,属泸州都督府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都宁郡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纳州。北宋后废。唐羁縻州。
即山阳湖。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徐州沛县: 昭阳湖 “县东北八里。即山阳湖。俗称刁阳湖。邹、滕二县之水俱汇于此,周二十九里有奇,下流与薛水合,自金沟口达泗。明永乐中,于湖口建石闸,东
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滑县南瓦冈。《春秋》:定公八年(前502),“公会晋师于瓦”。杜注:“东晋燕县东北有瓦亭。”又作瓦亭。春秋卫地。即今河南省滑县东南瓦岗。《春秋》定公八年(前502年):“公会晋师于瓦
西魏改郑县置,属顺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东南。隋开皇初改为顺阳县。古县名。西魏改郑县置,治今河南省淅川县东南。属顺阳郡。隋开皇初废。
北宋置,属萍乡县。即今江西萍乡市北上栗镇。《清一统志·袁州府》:上栗镇“在萍乡县北七十五里。依山南北,有街市一里余”。清时有安乐巡司驻此。在江西省上栗县西北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60.4平方千米。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