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疏勒县

疏勒县

1913年改疏勒府置,为新疆喀什噶尔道治。治所即今新疆疏勒县。1930年属喀什噶尔行政区。后直属新疆省。


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。属喀什地区。面积2399平方千米。人口29.3万,维吾尔族占93.2%。辖3镇、12乡及国有农场7个。县人民政府驻疏勒镇。历代为军事重镇。汉、唐时期为西域“四大重镇”之一;公元10世纪中叶后,疏勒是喀拉汗王朝的领地。清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设喀什噶尔地区,总领南疆八城。疏勒受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。道光七年(1827年)在喀拉喀依庄园(今疏勒县城)修汉城,名为“恢武城”。从此疏勒所辖州、府、县均以新汉城为治所。1913年设疏勒县,属喀什噶尔道,1924年废道直属新疆省。1950年属喀什专区,1955年直属南疆行政公署,1956年复属喀什专区。1970年属喀什地区。地处绿洲平原,主要河流有克孜勒博依河、排孜阿瓦提河、库山河等。属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。主产棉花、小麦,并产玉米、稻、葵花子、胡麻等,为新疆棉花生产基地之一。工业有粮、油、棉花加工、棉纺、建材、机电、水泥、酿酒、果品加工。315国道和两条省道纵横县境。建有烈士陵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豪州

    ①即濠州。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镇西。《元和志》 卷9濠州: “濠字中间误去水,元和三年又加水焉。” 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濠州: “阻淮带山,与寿阳俱为淮南之险都,名初从豪,后加水为濠。”②蒙古置,属懿

  • 神电卫

    明洪武二十七年 (1394) 置,属广东都司。治所在今广东电白县东电城镇。成化三年(1467) 电白县迁治于此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置,治今广东省电白县东电城。属广东都司。清雍正三年(1725

  • 虬津市

    即今江西永修县西北虬津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4:建昌县西北有虬津。

  • 谷帘泉

    在今江西星子县西三十五里庐山康王谷中。陆游《入蜀记》卷4:谷帘水“甘腴清冷,具备众美……非惠山所及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2南康府:谷帘泉“其水如帘,布岩而下者三十余派。唐陆羽《茶经》品其水为天下第一”。

  • 博瓦子阑干

    在今新疆于田县西南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67: 克里雅河 “又东北流经博瓦子阑干南,向北分一渠”。

  • 浮图城

    即可汗浮图城。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。《旧唐书· 地理志》 北庭都护府:“贞观十四年,侯君集讨高昌,西突厥屯兵于浮图城,与高昌相响应。”即“可汗浮图城”。

  • 鸣条

    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北。商汤伐夏桀,战于此。《尚书· 伊训》: “造攻自鸣条。” 《史记·殷本纪》: “桀奔于鸣条。” 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:“高涯原在蒲州安邑县北三十里南阪口,即古鸣条陌也。鸣条战地

  • 光门

    指汉长安城北面西头的横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六村堡乡关庙村与相家巷一带。《三辅黄图》卷1:“长安城北出西头第一门曰横门。《汉书》虒上小女陈持弓走入光门,即此门也。”

  • 和硕特南左翼次旗

    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隶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南左翼次旗: “牧地有盐池。东至沙拉图,南至海达克,西至努克孙山鄂昔齐,北至乌兰墨尔河。”

  • 正黄旗牛群厂

    清置,属内务府庆丰司。驻地在康湖地方(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南与丰镇市交界处)。后改驻今河北张北县西北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