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登高山

登高山

①在今福建漳州市西北隅。《方舆胜览》卷13漳州: 登高山“在州治之西二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漳州府》 引 《府志》: 登高山 “脉自天宝山来,蜿蜒起伏三十余里,至郡城西北一峰耸拔,名曰望高山,其南麓为登高山,原名紫芝山,郡城绕焉”。

②一作壶山。在今福建建瓯市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1建州建安县: 登高山,“ 《续齐谐记》 云,费长房语桓景曰: 君家当有厄,可于九月九日举家登山,饮菊花酒则免之”。指此。

③即熙春山。在今福建邵武市区西北隅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10邵武军: 登高山 “在郡西。嵯峨耸峙,下瞰城市,为邦人岁时游观之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邵武府邵武县: 登高山 “在城西,一名熙春山”。

④一名龙山。又名狮山。在今江西奉新县城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6隆兴府: 登高山 “在奉新县之北百余步。其巅坦然,旧为射圃,下视民居,千甍隐然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4南昌府奉新县: 登高山在 “县治北。一名龙山,……每九日士女登高于此山。北有井曰冯井,井上有墙,延袤数百尺。俗呼仓城,汉时冯氏仓场故址也”。

⑤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三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2廉州府: 登高山 “在石康县 (今石康镇) 治东。每遇重九,士民登眺于此”。

⑥又名东山。在今四川宜宾市东二里长江东岸。南宋咸淳三年 (1243),叙州及宜宾县尝徙治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0叙州府宜宾县: 登高山在 “府治东二里大江东岸,险固可凭。宋咸淳中,移郡治此。遗址犹存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巴岭

    即今川陕边界之大巴山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宕渠水“西北出南郑县巴岭,与槃余水同源派注,南流,谓之北水”。《元和志》卷22兴元府南郑县:“巴岭,在县南一百九里。东傍临汉江,与三峡相接。山南即古巴国。”

  • 南村

    ①即今河北正定县东南二十里南村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0正定县图: 东南有南村。②即今山东平度市东南六十四里大沽河西岸之南村镇。民国 《平度县续志》 有南村。1940年山东革命根据地在此置平东县

  • 沙岛

   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敦谦沙洲。1935年命名沙岛。1947年改名敦谦沙洲。

  • 桂林

    即今安徽歙县东北二十里练河西岸桂林乡。清乾隆 《歙县志》卷1 《都鄙》 有桂林乡。

  • 波些山

    在今云南文山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教化三部长官司: 波些山在 “司 (治今县西南旧城)西四十里。孤峰秀削,冠群山之上”。

  • 陶洪寨

    一作桃江。在今贵州仁怀县境。《明史·吴广传》:万历二十八年 (1600) 征播州,“广屯二郎坝,大行招徕,贼骁将郭通绪迎战,将士袭走之。陶洪、安村、罗村三砦土官各出降”。又作桃红寨。在今贵州省仁怀市境

  • 云南殖边督办公署

    1929年11月云南省政府在废道后成立第一(滇西)和第二(滇南)两殖边督办公署。1930年9月省府将公署暂行章程及设立理由转请内政部查办,并转行政院及国民政府,当时中央政治会议议决“暂准执行”。该公署

  • 七子山

    ①即横山。又名踞湖山、荐福山、五坞山。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十五里。民国《吴县志》卷19:横山“上有七墩,俗称七子山”。又引康熙《志》云:“山之岭九,九岭各有墩,中空为藏军处。”②在今山东海阳县西南。《寰宇

  • 安定连礁

    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内,位于中沙大环礁的南部边缘。东距海鸠暗沙2.4海里。1947年公布名称为安定连礁。

  • 登善沽

    即今天津市东南塘沽区海河南岸邓善沽乡。天津七十二沽之一。清乾隆 《天津县志》 卷4:葛沽巡检辖有邓善沽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