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白居寺

白居寺

为藏语音译。汉译为“吉祥轮上乐金刚鲁希巴坛城仪轨大乐香水海寺”。简称“吉祥轮大乐寺”。在今西藏江孜县城北侧。15世纪初叶创建。原属喇嘛教萨迦派(黄教), 后布敦、格鲁(黄教)等派势力先后进入,遂成为各派共存的一座寺院。寺内建有佛塔一座,藏名贝考曲登,俗称八角塔。塔高十层,塔内保存精美的雕塑和壁画。其风格融合了印度、尼泊尔、克什米尔等外来佛教艺术及内地汉族的一些特点,形成江孜地区独特艺术风格。


在西藏自治区江孜县城。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年)由贡嘎帕创建。原属藏传佛教萨迦派(花教),后来布顿、格鲁(黄教)等派势力先后入据,遂成为各派共存的一座寺院。寺内有16个扎仓,主殿三层,内供奉近8米高的铜佛和众多罗汉塑像。寺旁有白塔一座,藏名贝考曲登,俗称八角塔。始建于明永乐十二年(1414年),历时二十余年竣工。十三层,高34米,塔座底层广2200平方米。造型优美,雄伟坚实。寺内保存有大量精美的铜像、塑像和壁画,其风格融合了印度、尼泊尔等外来的佛教艺术,也吸收了内地汉族的一些特点,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白 居 寺


猜你喜欢

  • 武里山

    即今陕西洛南县南五十里中干山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 武里水 “南出武里山”。即此。

  • 双福场

    即今四川峨眉山市东北双福镇。《清史稿·唐友耕传》:咸丰十年(1860),镇压李永和蓝大顺义军,“战峨眉索桥,破贼双福场”。即此。

  • 桐河镇

    即今河南唐河县西北桐河乡。清康熙 《南阳府志》 卷2 《集镇》: “桐河镇,(唐) 县西五十里。”

  • 日罗亭

    古国名。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南部。见宋赵汝适《诸蕃志》“三佛齐国”条。

  • 北新息县

    南朝宋析新息县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息县北三十里。北齐并入南新息县。古县名。南朝宋析新息县置,治今河南省息县东。属汝南郡。北齐废。

  • 铁山界

    在今江西万载县西北境。明初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布库拉噶珊

    又作布枯拉。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东岸波惹尔斯科耶西北。清初属宁古塔将军。康熙《皇舆全览图》:乌苏里江东岸有“布枯拉噶山”。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乌苏里江东岸,北至混同江南岸旧

  • 宣德县

    ①隋大业五年 (609) 置,为西海郡治。治所在伏俟城 (今青海共和县西北石乃亥镇西北铁卜卡古城)。隋末废。②辽置,为德州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凉城县岱海东北淤泥滩古城。金属大同府,大定八年 (1168)

  • 淮安县

    ①南朝梁大同元年 (535) 置,为上川郡治。治所即今河南桐柏县东固县镇。西魏为淮州治。隋开皇初改为桐柏县。②南宋绍定元年 (1228) 改山阳县置,为淮安军治。治所即今江苏淮安市。端平元年 (123

  • 斗阵坡

    在今四川资中县西。清光绪《资州志》卷2:斗阵坡“在州西一百三十里。明季州人朱泗林败流寇于此。今名朱家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