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白水

白水

①集镇名。在今四川普格县西北白水村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建昌卫:“东南有白水巡司。”《清一统志·宁远府二》 “龙溪镇”条内:“白水巡司在(西昌)县东南二百里……明置,久裁。”

②即今云南沾益县东北白水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
③水名。(1)在今山西晋城市南。《水经·沁水注》:白水“出高都县故城西,所谓长平白水也,东南流历天井关。……白水又东南流入丹水,谓之白水交”。同书又载,晋太元十五年(390)征虏将军朱序破慕容永于太行,“遣军至白水,去长子百六十里”。即此。(2)即今湖北枣阳市南白水河。东汉张衡《南都赋》:“曜朱光于白水。”即此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沔水又东合洞口,水出安昌县故城东北大父山,西南流谓之白水。又南径安昌县故城东,屈径其县南。白水又西南流而左会昆水。……白水又西合浕水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9枣阳县:白水在“县东南二里。源出县东北五十里之大阜山,西南流,经县南四十里与滚河合流,西注汉江”。(3)即今四川武隆县西之大溪河(鸭江)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白水“去隆化县一十里。自夷界龙泉乡出,流入县界,合黔江。《重庆图经》云:源出大众山,水色如白练”。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白水,“《旧志》:大渡河源出南川县南方竹箐山谷,北流四十里经镇江桥溪,又十五里至僰水桥,又二十里至水东桥,又五十二里至涪州界,名大溪河,又东北流一百里至州南,八十里入涪陵江”。(4)在今陕西白水县南。即古沮水。《寰宇记》卷28同州白水县引《水经注》云:“洛水东南,沮水入焉。故洛水亦名漆沮水。其境东南谷多白土,因曰白水。”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白水县:“西有洛水,白水流入焉。”(5)在今陕西武功县(普集镇)西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4武功县:白水“本名雍水,亦曰围川水。西自扶风县界至县,合武亭水”。(6)即今甘肃文县南白水江。源出四川南坪县西北,东南流至甘肃文县东南入白龙江。《寰宇记》卷134文州曲水县:“白水在州城外五十步,源从故松州赤磨岭流下扶州故万泉县,东至县界。”《水经·漾水注》:白水又东南径阴平道故城南”。即此水。(7)即今甘肃南部之白龙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陇西郡羌道县:“羌水出塞外,南至阴平入白水。”《元和志》卷39叠州合川县:“白水,一名垫江水,在州西六十里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55:“白江即古羌之水,其江南流至利州益昌县嘉陵江合。”汉、魏、南北朝时期,白水羌、邓至羌等少数民族, 皆聚居在沿江流域一带。(8)即今青海湟源县南白水河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 开元时吐蕃上唐玄宗书:“往者疆场自白水皆为闲壤,昨郭将军屯兵而城之,故甥亦城。”


(1)古水名。(1)在今山西省晋城市境。有二源:东为白河,西南流;西为黄沙河,东南流汇合于晋城南,又东南历天井关入丹水。东晋太元十五年(390年)朱序追西燕主慕容永至白水,即此(《资治通鉴》)。(2)在今湖北省枣阳市境。源出市东大阜山,西南流经市南又曲而西流入唐河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嘉定十一年(1218年),金兵围枣阳军,孟宗政破之于白水,即此。(3)即今白水江。源出今四川省九寨沟县岷山东麓,至甘肃省文县注入白龙江。白龙江古称羌水,白水、羌水汇流后,亦称白水,又称羌水,至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南注入嘉陵江。南北朝时,白水羌、邓至羌等聚居于此。参见“羌水”。(2)今水名。在湖南省南部。湘江支流。源于桂阳县白水洞大土岭,流经常宁、祁阳两市县,在祁阳县白水镇入湘江。长117千米,流域面积 1810 平方千米。落差较大,建有水电站多处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斜山

    ①在今江西婺源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徽州府婺源县: 斜山在 “县东北七十里。高二百仞,周八十里。斜水出焉,溉田四十顷,下流合于绣水”。②在今四川会理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永徽六年(655),“

  • 安越堡

    在今云南曲靖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曲靖府》:安越堡“明洪武二十四年,越州酋长阿资再叛,何福讨平之,扼其险要,置安越堡于此。今废”。

  • 安隆寨

    元置,属泗城州。治所在今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。明永乐元年(1403)置安隆长官司。元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。

  • 十道

    唐贞观元年(627),依自然形势分全国为关内、河南、河东、河北、山南、陇右、淮南、江南、剑南、岭南等十道。开元以前,曾先后设置十道存抚使、巡察使、按察使等, 皆不久即罢。开元二十年(732)置十道采访

  • 临蔡关

    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南。五代周显德中置,以临蔡河而名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7开封府祥符县: 临蔡关在 “府东南四十里。五代周显德中,浚闵水入蔡河,沿颍入淮,以伐南唐,曾置关于此”。

  • 可可以力更

    一作克克伊尔根。简称可镇。即今内蒙古武川县驻地可可以力更镇。旧属归绥县,1915年划归武川县,为县驻地。

  • 长陵山

    在今陕西镇安县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镇安县:长陵山“以崖岫绵延而名”。

  • 都督岸

    古港名。在今加里曼丹岛西北端之达土角。元汪大渊 《岛夷志略》 有专条记述。

  • 蓝川县

    北魏改蓝川郡置,属洪和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康乐县南草滩乡。西魏废。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甘肃省康乐县西南。太平真君八年(447年)于县置蓝川郡。后废郡,县改属洪和郡。西魏废。

  • 溪处山

    在今云南红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溪处甸长官司: 溪处山在 “在司治 (今县东南石头寨) 西。奇峭延长。民居山上,中有溪涧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