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湖南攸县东北七十二里,与司空山相对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3长沙府: 鸾山 “以形似名”。元元贞初邑人谭渊创鸾山书院于此。
即台湾铁路台中线。从新竹县南竹南沿海岸至彰化附近。长91.4公里。1919年动工修建, 1922年建成。
又作阳苴咩城。简称苴咩城。公元779年南诏异牟寻迁都于此后筑城。即今云南大理市西北旧大理。此后先后为南诏、大理国都。羊,又作阳(《旧唐书·南蛮传》)。又简称苴咩城(《蛮书》)。公元779年南诏异牟寻徙
在今广东阳东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江县:那乌山砦“在县东那乌山上,瑶寨也”。
在今山东肥城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肥城县:五道岭“当往来通道,旧置马驿于此”。
①在今浙江长兴县南古城。唐杜佑《通典》卷182湖州长城县:“吴王阖闾使弟夫㮣居此,筑城狭而长。”隋大业十二年(615)至唐武德七年(624)长城县治此。②在今浙江绍兴市东。宋《嘉泰会稽志
在今陕西绥德县东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绥德州》:“《名山记》,相传秦扶苏赐死处。”唐胡曾《杀子谷》诗:“至今谷口声呜咽,犹似秦人恨李斯。”
①又称东路右翼后旗。清康熙三十年(1691)设,属蒙古车臣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额热格策金呼都格井一带。②又称西路右翼后旗。清康熙三十年(1691)设,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
在今福建南平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延平府南平县: 泰平里溪 “在府南七十里。源出沙县界黄泥坑,流三十余里,经府西南七十里之筼筜山下,又东北流,入于西溪”。
清乾隆三十五年 (1770) 改景东府置,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。辖境约比今云南景东县稍大。1913年废为县。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降景东府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、辖境同景东府。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