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鳖谷
在今陕西长安县南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1万年县:“石鳖谷在县西南五十里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53长安县:石鳖谷“谷口有大石如鳖,因名。吕大防曰,隋筑都城,南直南山石鳖谷,是也。今咸宁、长安以此分界。或谓之太乙谷”。
在今陕西长安县南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1万年县:“石鳖谷在县西南五十里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53长安县:石鳖谷“谷口有大石如鳖,因名。吕大防曰,隋筑都城,南直南山石鳖谷,是也。今咸宁、长安以此分界。或谓之太乙谷”。
又作汤泉宫。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南骊山北麓华清池。唐贞观十八年 (644) 于此建温汤宫。咸亨二年 (671) 改名汤泉宫。天宝六载 (747) 改为华清宫。又作汤泉宫。即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南骊山北麓
亦作木狭关、木硖关。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南四十里陇山之口。《周书·文帝纪》:永熙三年(534),太祖讨侯莫陈悦于水洛城,“军出木峡关,大雨雪,平地二尺”。即此。峡,又作硖。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南。为
①明嘉靖中置,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南王木坑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景宁县:龙首关“在县东二十里,地名黄木坑,悬崖绝壑,最为险要”。②即龙口城。今云南大理市北七十八里上关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:西洱河“
亦作通明县。南宋绍兴中改明通院置,属达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城口县西南一百四十里明通镇。一说在今万源市东南一百二十里旧院镇。元至元二十二年 (1285) 废。古县名。南宋置,治今重庆市城口县南明通镇。属达州
金改淮安镇置,属合水县。即今甘肃华池县西北怀安乡。
亦名渠江口、渠口。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渠江注入嘉陵江处。《宋史·张珏传》: 南宋末,蒙元匣刺筑马鬃等城,珏 “乃张疑兵嘉渠口,潜师渡平阳滩攻二城”。
在今巴基斯坦控制下之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西北,为印度河支流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小勃律国 “王居孽多城,临娑夷水”。
在今安徽凤阳县南。《宋史·张俊传》:南宋绍兴六年(1136),刘麟兵十余万犯濠、寿,“俊率大军鼓行而前,至李家湾遇(刘)猊大兵,与战,杀获略尽,降者万余人,猊仅以身免”。即此。
清宣统元年(1909)置,属长白府。治所在双甸子(今吉林抚松县)。民国《抚松县志》卷1:“以地当松花江上游,故设治后定名曰抚松县。”民国初属奉天省东边道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1934年属安东省,19
在今湖北宜昌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宜昌府》:老龙洞“在东湖县北二百里,为东湖、远安、南漳、兴山四县分界之所。中有水流出,为柳树溪之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