碎金镇
在今陕西米脂县东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陕西米脂县东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亦名云山、营山。在今四川蓬安县东南河舒镇北燕山察。《元史·宪宗纪》:“乙酉,帝次运山。”即此。
在今湖北英山县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英山县: “西有英山河,湖广浠水之上源也”。《清一统志 ·六安州》: 英山河 “源有二,东曰东矼,西曰西矼,皆南流至县西南二里合为一。其并流者有添楼河,俱北出分水岭
北宋置,属南郑县。即今陕西城固县西柳林镇。
明洪武中置,属临安府。治所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北六十七里老回龙。清初废入开化府,以其地为王弄里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改王弄山部置,治今云南省文山县西。属临安府。清康熙年间改王弄里。
在今云南富源县东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4平夷卫: 峦冈山 “在卫东八里。山高耸,雄视万山”。
明置,在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东十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务川县: 焦岩关 “关北有焦岩渡”。
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北侧。元、明、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。始建于元大德十年(1306),明初改北平郡学,永乐二年 (1404) 复称国子监。建筑坐北朝南。大门名集贤门,二门名太学门。太学门内的辟雍为
在今甘肃文县南门外白水江上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:景耀六年(263),维表后主,“闻钟会治兵关中,欲规进取,宜并遣张翼、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、阴平桥头以防未然”。即此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白水“又
在今广西平果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归德州“润山堡”条:“又州西有丹良堡。”《清一统志·思恩府》:丹良堡“相传宋皇祐中,有王清者,随平侬智高,授丹良堡土舍”。
即济水分流。《禹贡》: “浮于淮、泗,达于菏。”据 《水经· 泗水注》: 菏水自菏泽分流,东南经今山东巨野、金乡、济宁入于泗水。其水今湮。古水名。又称荷水。分东西二段:东段自今山东省定陶县北分古济水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