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秦岭

秦岭

①即齐子岭。在今河南济源市西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怀庆府一》: 秦岭,“ 《县志》: 高欢、宇文泰争战之界,故齐、秦岭两呼之”。

②亦名南山。在今陕西南部。为渭河、淮河与汉江、嘉陵江水系的分水岭。又名北岭。班固 《西都赋》: “睎秦岭,睋北阜。” 《三秦记》: “秦岭东起商雒,西尽汧陇,东西八百里。”


(1)中国中部东西向的重要山脉。狭义的秦岭在陕西省中部,为主体部分,因历史上为秦国之地而得名。《后汉书·班彪列传》:班固《两都赋》:长安“左据函谷、二崤之阻,表以太华、终南之山”,“前乘秦领,后越九嵕”。秦领即秦岭。东西长400~500千米,南北宽100~150千米。海拔2000~3000米左右。主峰太白山(海拔3767米)。古老的褶皱断层山,北侧为大断崖,山势雄伟。分布有冰川槽谷、角峰等。其北为渭河平原(关中平原),其南为汉水谷地。广义的秦岭西起甘、青两省边境,东到河南省中部,包括西倾山、岷山、迭山、终南山、华山、崤山、嵩山、伏牛山等,全长 1500 千米。为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,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。山间河谷为南北交通孔道,宝成和西康两铁路穿越。(2)即“齐子岭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子婴沟

    在今江苏高邮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高邮州:子婴沟在“州北七十里。自宝应县界泄官河之水,东南流经州境,又东接漳河,入广洋湖。万历二十四年,浚入兴化县之大��湖”。

  • 大辛庄商代遗址

    在今山东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镇东北十六里大辛庄南。1953年发现。后经发掘,发现房址十二座,水井八眼,墓葬四十二座,出土石、骨、蚌、陶、铜器七百余件。历年出土的青铜器中,有斝、觚、盉等酒器,戈、镞等武器

  • 杞州

    ①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治所在雍丘县(今河南杞县)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开封、兰考二县以南,通许县以北,尉氏县以西,睢县以东地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②唐武德初置,治

  • 知子罗行政区

    1916年析原丽江府地置,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在今云南福贡县南八十二里知子罗。傈僳语 “知子” 为好,“罗” 为地方,意即好地方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32年改碧江设治局。旧县级行政区名。1912年

  • 白洋县

    1944年10月晋冀鲁豫边区由安新县析置,治所在安州镇(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安州镇)。以白洋淀为名。1946年2月并入安新县。旧县名。冀中抗日根据地设。1944年由河北省安新县新安地区及白洋淀一带析置。1

  • 引藤山

    ①在今四川万县东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61咸淳府:引藤山“在龙渠县(治今龙驹镇)东十五里。山出引藤,俗用以取酒”。《清一统志·忠州》引藤山引《方舆胜览》:“山出藤枝长十余尺,其大如指,中空可吸,谓之引藤。

  • 乌龙集

    即今河南淮滨县城关镇。旧属息县。民国初设县左驻此。1952年以息县、固始、潢川三县地析置淮滨县,设治于此。在今河南省淮滨县境。清咸丰五年(1855年)苏添福率捻军大败清军于此。

  • 金马河

    ①四川岷江的别称。指今都江堰市至新津县段之岷江。清李元 《蜀水经》 卷2: “皂江东南分支为沙沟河。又东分支为北江河,又东分支为洋马河,又东分支为金马河,又东分支为石鱼河,其正流经崇庆州北为à

  • 临泚口市

    一作临资口市。即今湖南湘阴县西二十九里湘江西岸之临资镇。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1湘阴县图: 湘阴县西有临泚口市。

  • 托克三

    即托克逊。今新疆托克逊县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14:托克三“在布干西南六十里。东距辟展城四百十三里。有城周二里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