窦妪镇
即今河北栾城县西北窦于镇。清同治 《栾城县志》 卷2村镇: 窦妪村 “属守信社,在南赵村西,距城二十五里”。
在河北省栾城县西部。面积57.9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窦妪,人口7320。旧名窦妪屯,民国时设窦妪镇。1953年设乡,1958年并入王村公社。1961年析置窦妪公社,1984年复乡,1985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等。苹果、梨及家禽产量居县之首。有化肥、玻璃、缝纫机配件、建材、棉油等厂。为县西部农贸中心,牲口市场闻名。京广铁路、107国道经此。
即今河北栾城县西北窦于镇。清同治 《栾城县志》 卷2村镇: 窦妪村 “属守信社,在南赵村西,距城二十五里”。
在河北省栾城县西部。面积57.9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窦妪,人口7320。旧名窦妪屯,民国时设窦妪镇。1953年设乡,1958年并入王村公社。1961年析置窦妪公社,1984年复乡,1985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等。苹果、梨及家禽产量居县之首。有化肥、玻璃、缝纫机配件、建材、棉油等厂。为县西部农贸中心,牲口市场闻名。京广铁路、107国道经此。
①在今江西浮梁县东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0饶州府: 程山 “在浮梁县东六十里。初名石山,陈时程灵洸之裔居其下,族既盛大,遂改山名”。②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南永丰乡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连山县: “旧
①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北四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朔平府》: 洪涛山 “在朔州马邑乡西北十里,桑干水出焉”。②在今安徽桐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桐城县: 洪涛山在 “县东北四十里。山高广,每大雨,则水下流
①即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永兴乡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)于此置怀远所。乾隆十五年十二月(1751年1月)改置宁远厅,1912年改宁远县,1914年改为凉城县,均为县治。1937年凉城县由此迁驻新堂(即今
唐置羁縻州,属邕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越南高平省下琅一带。北宋改为思浪州。唐邕州羁縻州,治今越南高平省下琅一带。五代后地入交趾。
清科布多参赞大臣管部之一。本准噶尔守边鄂托克,乾隆十九年(1754),其宰桑玛木特被清军所俘而归降,遂安置其众于特斯鄂依浑,即以玛木特为总管。后移牧于拜达里克,设立一旗,仍置总管,不设札萨克。乾隆四十
浙江等处行中书省的简称。元至正二十六年 (1366) 朱元璋置,洪武九年 (1376) 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。
在今广东紫金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中镇隘“在永安县东。明置县后设”。
亦作喜楼里。明为乞勒尼卫治。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西喜鲁林古城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7: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有 “喜鲁林”。
①在今湖北省荆门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荆门州: 盐井 “在州北九十里。产盐味苦”。②在今湖南澧县北四十五里盐井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澧州: “盐井在州北八十里。水咸苦,明初立场煎盐,不成而废。”③
即今湖北远安县西北三十八里洋坪镇。清设把总驻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