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竹口镇

竹口镇

北宋置,属寿张县。在今山东阳谷县南竹口。金大定七年(1167)河决,坏寿张县城,曾徙县治于此。


(1)古镇名。即今山东省阳谷县西竹口。金大定七年(1167年)移寿张县治此。(2)今镇名。在浙江省庆元县西北部。面积172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竹下,人口 1200。因竹口溪得名。1950年析竹新乡地置,称竹口乡,1956年黄新乡并入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设乡。1987年置镇。1992年黄坑、三坑二乡并入。产稻、香菇、茶叶。有木材、活性炭、木制品加工、耐磨铸造、装璜建材、工艺陶器等厂。为县西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。龙后公路经此。有宋礼部尚书陈嘉猷墓、清建后坑木拱桥和元、明代青瓷窑址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狼居胥山

    即今蒙古国之肯特山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 元狩四年 (前119),骠骑将军霍去病讨匈奴,“出代二千余里,与左贤王接战,汉兵得胡首虏凡七万余级,左贤王将皆遁走。骠骑封于狼居胥山,禅姑衍,临翰海而还”。古

  • 农安塔

    辽圣宗时建,在今吉林农安县城内。《清一统志·郭尔罗斯》:龙安城,“《册说》:城周七里、门四,址尚存。旁有农安塔,亦曰农安。天命九年,科尔沁为察哈尔所侵,我贝勒阿巴泰率师救之,兵至农安塔,察哈尔仓皇夜遁

  • 彭婆

    即今河南伊川县东北二十里彭婆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建中四年 (783),李希烈遣别将取尉氏,围郑州,“逻骑西至彭婆,东都士民震骇”。北宋置彭婆镇,属河南县。金属洛阳县,民国初设县佐驻此。即今河南省伊川

  • 海棠山摩崖造像

    俗称喇嘛洞。在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阿金镇南三十里。据 《阜新县志》: 清康熙二十二年 (1683) 章嘉活佛带领徒弟云游到此,见山景幽胜,遂在山下创建喇嘛庙。道光二十八年(1848) 赐名普安寺。光

  • 门头村

    又名馒头村。在今北京市海淀西十六里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卷103引《燕都游览志》:“以其地为西山门径,故名。”

  • 黄埠镇

    即今河南上蔡县西南黄埠镇。清康熙《上蔡县志》 卷2 《集镇》: “黄埠镇,城西南二十五里。”(1)在江西省上犹县东南部。面积74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黄埠圩,人口1440。镇以黄沙、埠前

  • 张炉集

    即今山东聊城市西南四十里张炉集乡。旧属堂邑县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《舆图志》:堂邑县东南有张炉集。

  • 西南夷

    西汉时,分布于今甘肃南部、四川西部、南部及云南、贵州一带少数民族的总称。主要有夜郎、靡莫、滇、邛都、嶲、昆明、笮都、徙、冉��、白马等。皆与巴国、蜀国有密切的经济文化的联系

  • 中兴镇

    即今黑龙江省拜泉县西南六十里保华镇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拜泉县图:西南有中兴镇。(1)在上海市崇明县东部,南、北濒长江。面积23.3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汲浜,人口900。1929年设汲浜

  • 黄钟 (鐘) 堡

    即今四川万源市西南九十里黄钟镇。清设巡司于此。民国改设县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