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紫竹林

紫竹林

①原为天津城东南海河西岸一小村名。清咸丰十年 (1860) 天津开港后,法国强划租界地于紫竹林,其旁为英、美租界; 至 90年代末,德、俄、日又在海河两岸划定租界,因此泛称为 “紫竹林租界”。光绪二十六年 (1900) 春义和团运动兴起后,紫竹林成为各国侵略军基地。6 月 16 日,沙皇俄国军队在紫竹林对岸天津火车站以机枪扫射义和团,造成大量伤亡。次日,各国联军又攻陷大沽炮台。天津军民当天下午即包围紫竹林,开始了保卫天津之战。清军从水师营炮台和天津南门城墙上,发炮猛轰紫竹林各国武装据点,展开长时期的炮战。6月下旬起,义和团首领曹福田、张德成率领各县团众两万余人,参加进攻紫竹林和老龙头火车站的战斗。7月初,张德成率义和团众一度攻入紫竹林租界。长达一个多月的紫竹林之战,直到7月14日天津城被侵略军攻陷为止,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。

②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东南部。清许琰《普陀纪胜》: “山中石剖之俱白质黑章,作花卉草木状,浓淡工细如画。僧云经称紫竹梅檀林,故石亦具是相也。” 紫竹林之名或以此。


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东南、梅檀岭下。山中岩石呈紫红色,剖视可见柏树叶、竹叶状花纹,因称紫竹石。后人也在此栽有紫竹。五代梁贞明二年(916年),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,归国途中在此遇风受阻,因建“不肯去观音院”于紫竹林中。观音院前有潮音洞。紫竹林旁有光明池,南有观音眺,对岸可见洛迦山岛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邸阁池

    在今浙江安吉县东北邸阁山下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湖州安吉县:“北三十里有邸阁池,北十七里有石鼓堰,引天目山水溉田百顷,皆圣历初令钳耳知命置。”

  • 零绿县

    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罗州。治所在今广东廉江市西南营仔镇西凌禄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零绿县: “以零绿水名。” 五代南汉改属常乐州。北宋太平兴国五年 (980) 废入吴川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五

  • 雾社

    即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北仁爱乡。原为高山族村社。1930年雾社高山族同胞举行反日起义,即“雾社事件”。今街头建有抗日纪念碑。在台湾省本岛中部山区,属南投县,距埔里镇23千米。位浊水溪上源与眉溪的分水岭上,

  • 含嘉城

    隋大业中筑。在今河南洛阳市老城西北。《隋书·王世充传》:唐武德元年(618),王世充与李密战,大败,世充“收合亡散,复得万余人,屯于含嘉城中”。即此。唐初置为东都洛阳城粮仓含嘉仓。隋大业中建。在今河南

  • 牛渚县

    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长江边牛渚矶。《水经·沔水》:“又东过牛渚县南,又东至石城县。”郦道元注:“牛渚在姑熟、乌江两县界中。”据《三国志·吴书·全琮传》:“得精兵万人, 出屯牛渚。”孙皓时,何植曾为牛渚

  • 须门那国

    一般以为在今印度卡提阿瓦半岛南部之松纳特,一说在今印度孟买以南的乔儿附近。《元史·外夷传》: 马八儿等国,“ (至元) 二十三年,海外诸蕃国以杨庭壁奉诏招谕,至是皆来降”,须门那等国 “皆遣使贡方物”

  • 兴和路

    元皇庆元年(1312)改隆兴路置,属中书省。治所在高原县(今河北张北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北、怀安,山西天镇县,内蒙古集宁市、太仆寺旗之间。明初改为兴和府。元皇庆元年(1312年)以隆兴路改名。辖境相

  • 蛇浴岭

    在今四川理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保县: “蛇浴岭在县西北。宋乾道四年,风流部蛮作乱,保宁令张文礼闭绝蛇浴岭路,番从岭后斫生路入境攘劫,寻讨降之。”

  • 秦余杭山

    古山名。又称卑犹山、万安山。即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北阳山。《吴越春秋》:越王葬吴王于秦余杭山。即此。

  • 六家子

    即今辽宁朝阳县西南一百六十里六家子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朝阳府朝阳县有六家子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