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绥远县

绥远县

①北周置,属达化郡。治所在今青海同仁县境。隋开皇初并入达化县。

②1912年改绥远城厅置,属山西省。治所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隅新城。1913年撤销,并入归化县。

③1913年改绥远州置,属吉林省依兰道。治所在伊力嘎 (今黑龙江省抚远县)。1929年改为抚远县。


旧县名。(1)1912年置。治绥远城(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城区东北部)。因两县同治一城,1913年并入归化县。(2)1913年由绥远州改置,治今黑龙江省抚远县驻地抚远镇。因与绥远省重复,1929年更名抚远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延州

    ①西魏废帝三年(554)改东夏州置,治所在徧城郡广武县(今陕西延安市东北甘谷驿镇附近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安市、延川县和延长县大部地。隋大业三年(607)改为延安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改为延州,治所

  • 即春秋时棐林。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新郑市东二十五里。《战国策·魏策三》: “从林军以至于今,秦十攻魏,五入国中。”

  • 艾陵

    春秋时齐地。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北。《春秋》:哀公十一年(前484),“齐国书帅师及吴战于艾陵,齐师败绩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齐邑。在今山东省莱芜市东北,一说在今泰安市南。《春秋》哀公十一年(前484年)

  • 秀容城

    ①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五十五里。北魏秀容郡、县均治此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北魏登国八年(393),“元虔等因屯秀容,慕容垂遂围长子”。②一名秀容都。在今山西岚县南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 引《魏土地记》:“秀容

  • 白兆山

    在今湖北安陆市西。《周书·于翼传》:建德二年(573),“时属大旱,涢水绝流。旧俗,每逢亢阳,祷白兆山祈雨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32安陆县:白兆山在“县西三十里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1德安府:白兆山“上有桃

  • 昌吉斯台卡伦

    清科布多参赞大臣所辖二十三卡伦之一。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北塞米巴拉金斯克州东南斋桑泊东北。何秋涛 《朔方备乘》 卷10: 昌吉斯台喀伦 “西至那林一百十里,喀伦西有霭图拜山”。

  • 汉延渠

    即汉渠。相传凿于汉。在今宁夏北部黄河西岸。《元和志》卷4灵武县:汉渠“在县南五十里,从汉渠北流四十余里始为千金大陂,其左右又有胡渠、御史、百家等八渠,溉田五百余顷”。《西夏书事》卷20作“汉源渠”。嘉

  • 虎岩山

    在今湖北通城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通城县: 虎岩山 “在县西三十里。山深杳,虎穴其中”。

  • 古木

    即辑怀城。又名古牧地。在今新疆米泉县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2迪化州:古木“在州治东北四十里。乾隆二十七年于其地建辑怀城”。

  • 柞水县

    1914年改孝义县置,属陕西关中道。治所即今陕西柞水县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在陕西省南部。面积 2322 平方千米。人口15.5万。辖10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乾佑镇。武周万岁通天元年(696年)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