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阳溪
又名罗水。在今广东博罗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府博罗县: 罗阳溪在 “县西六十里。源出罗浮山西双髻峰下,亦曰罗水。罗浮诸峰之水,皆会于此,东南流入于龙川江”。
又名罗水。在今广东博罗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府博罗县: 罗阳溪在 “县西六十里。源出罗浮山西双髻峰下,亦曰罗水。罗浮诸峰之水,皆会于此,东南流入于龙川江”。
明永乐五年 (1407) 属交趾布政司。治所在福康县 (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广宁县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平治天省东南部地。宣德二年 (1427) 以后地入安南。
即今湖南隆回县治桃洪镇。原为邵阳县地,清设通判驻此。1949年隆回县迁治于此。
①元至元十一年(1274)置,属大理路。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。至元十五年(1278)升为府。②元至元十七年(1280)置,属会川路。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北五里老街乡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为永昌县。
①又名魁龙山。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南龙泉山之南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 “龙泉山” 条: “其南群峰连接,最著者曰福湖山。上有狮子峰,朱子勒‘魁龙’ 二字于石。”②在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
即今山东烟台市西南门楼镇。旧属福山县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《舆图志》:福山县南有门楼集。民国《福山县志稿》卷1《镇集》:门楼集“在县(治今福山镇)南十五里”。
在今安徽寿县东南。《宋书·殷琰传》:南朝宋泰始二年(466),“(刘)勔与诸军分营城外,黄回立航渡肥水,(杜)叔宝遣马步三千,欲破航,并栅断小岘埭,回击大破之,焚其船栅”。即此。
在今江西庐山五老峰西。《清一统志·南康府一》:三峡涧“受大小支流九十九派,水行石间,声如雷霆,拟于三峡之险。涧中有潭曰玉渊,众流奔注,中流有白石如羊,其南为三峡桥”。
在今江西南丰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建昌府南丰县: 南台潭 “在县南旴水中,深险不测,舟行上下多覆溺之虑”。《清一统志·建昌府一》: 南台潭 “在南丰县南南台山下。一名塔下潭。水流最为险急”。
即今新疆鄯善县。《宋史·高昌传》: 太平兴国六年 (981),王延德出使高昌,从鬼谷口避风驿“凡八日至泽田寺。高昌闻使至,遣人来迎,次历地名宝庄”。
在今江苏如皋市城东北隅。《清一统志·通州》:水绘园,“县人冒襄栖隐于此。有寒碧堂、洗钵池、小浯溪、小三吾诸胜,一时海内巨公知名之士,咸觞咏其中”。后逐渐荒废。康熙间于该园建雨香庵。乾隆年间汪之珩于雨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