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能仁寺

能仁寺

①在今浙江绍兴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绍兴府一》: 能仁寺 “在府南二里。晋许询舍宅建,号祗园寺。吴越时重建。宋改名。府西北二里尚有小能仁寺,故郡人谓此寺为大能仁寺”。

②在今江西九江市。《清一统志 · 九江府》:能仁寺 “在府治东。梁建。旧名承天院,明弘治中改今名”。现存建筑多为清同治九年 (1870) 重建。


(1)旧称承天院。在江西省九江市东。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时(502—549),后废。唐大历年间(766—779)重建。明洪武十二年(1379年)又建,弘治二年(1489年)改今名。现存建筑多为清同治九年(1870年)复建。为市内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。寺内有单层重檐、周体回廊、气势雄伟的大雄宝殿及金刚殿、铁佛殿、左右禅房、藏经楼等。有大胜塔、双阳桥、雪洞、诲尔泉、冰山等七景。(2)集镇名。在安徽省定远县西部。能仁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300。地以寺名。相传“十三妹大破能仁寺”即于此。有农机站和采石、粮油加工等业。定炉公路有支线通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拜塔克

    即今新疆奇台县东北北塔山。清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22: 拜塔克 (塔克,维吾尔语意为山)“在镇西府西北境之哈布塔克西一百十五里。……盖天山分支也”。

  • 鬼谷洞

    ①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远安县 “甘霖洞” 条下: “ 《类要》 云,县西南有三洞,一曰金龙,一曰钟乳,一曰仙居,皆鬼谷子游历处,通谓之鬼谷洞。”②在今湖南张家界市南天门山下。《清一

  • 百丈漈

    在今福建沙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延平府沙县:百丈漈在“县东北三十里。悬流百丈,有玉溪水出漈北玉山,下流经此,南入大溪”。

  • 白杨县

    唐渤海国置,属庆州。治所当在今吉林珲春市境。后废。

  • 教化三部长官司

    又作教合三部长官司。明洪武中置,属临安府。治所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南六里旧城。清初废入开化府,以其地为开化里。

  • 安徽省

    清康熙六年(1667)改江南左布政使置,寄治江宁府(治今江苏南京市)。乾隆二十五年(1760)治所迁安庆府(今安徽安庆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及江苏洪泽湖以西、以南地区。1949年分置皖北、皖南两行署区

  • 英武关

    在今云南南华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6镇南州: 英武关在 “州西七十里。有巡司戍守,亦曰鹦鹉关。《志》 云,英武关蹑山脊,越峻阪,箐莽阴翳,行者寒心,为郡境之险”。

  • 飞鸾岭

    在今福建宁德市东南十五里飞鸾镇。明嘉靖《福宁州志》卷2《山川》宁德县:飞鸾山“在二都,形如飞鸾展翼”,故名。

  • 驺县

    本邹县,汉改邹为驺,属鲁国。治所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二十六里。三国魏复改邹县。古县名。驺,又作邹。本春秋邾国地。秦置县,治今山东省邹城市东南。因境有驺山,故名。属薛郡。汉、晋属鲁国。南朝宋及北魏、东魏属

  • 朱冈墟

    即今广东连州市西北一百里朱冈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