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桥镇
北宋置,属乾宁军。在今河北沧县北四十里兴济镇。金初于此置兴济县。清顺治末改为兴济镇。
北宋置,属乾宁军。在今河北沧县北四十里兴济镇。金初于此置兴济县。清顺治末改为兴济镇。
清光绪二年(1876)升凤凰城巡司置,属奉天省。治所即今辽宁凤城市。辖境相当今辽宁凤城市及宽甸满族自治县地。1913年改为凤凰县,次年改为凤城县。(1)本明五寨、筸子坪两长官司,清康熙四十三年(170
即今广东梅县西北,与兴宁县接界之铁山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程乡县: 铁山障 “在县西北九十里。山径荒僻,亦故盗薮也”。
在今湖南安化县东南一百里洢水东岸。初名洢东。北宋熙宁六年(1073)于此置安化县,建启宁寺,村因寺名,称为启宁坪。清道光时寺改名启安寺,村遂改称启安坪。
①即今河北昌黎县南饮马河。源出卢龙县溪谷中,南流径昌黎县大蒲河入海。民国 《昌黎县志》卷2: “蒲河,县东南二十五里,即蒲泊也。源出县东二十里海眼山,夹莲峰、樵夫诸山而下,经惠民场东西入海。”②即今内
在今福建龙岩市城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龙岩县: 赵公城 “在县治西。《志》 云,县初无城,唐时编竹为限,寻筑土墙。宋绍定三年,令赵姓夫于大崶山巅筑土城,可容千余家以避寇,谓之西砦,亦曰官寨。淳祐九年
故址在今江苏吴县西北四十里阳山下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:“吴王夫差栖越于会稽,……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。”《史记·苏秦传》 《正义》云:“干遂在苏州吴县西北四十余里,万安山西南一里太湖。夫差败于姑苏,禽于
北宋置,属安德县。在今山东临邑县西北。
①在今黑龙江省穆棱县南。源出四个顶子,北流经马桥河镇,于下城子镇注入穆棱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穆棱县:“马桥河出四顶子山,合狐狸密河。”②集镇名。即今黑龙江省穆棱县南马桥河北岸马桥河镇。《清史稿·地
即今台湾省台中县东之东势镇。原名东势角。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设东势街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东势镇。据张荣楼、李梦愚编《台中县志稿·台中县乡镇地名的掌故》 说,因居本县东方角落,所以叫做“东势
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金泉县有昌利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76怀安军金堂县:“昌利山有一石室,三门,中可容九十人。今人呼为三龙门是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