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荔浦县

荔浦县

亦作荔蒲县。西汉置,属苍梧郡。治所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南四十里青山乡。《元和志》 卷37荔浦县: “因荔水为名。” 三国吴属始安郡。南朝宋属始建国。齐复属始安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为荔州治。贞观十二年 (638) 属桂州。南宋属静江府。元属静江路,迁治今荔浦县南。明属桂林府,景泰七年(1456) 迁治后山,即今荔浦县。弘治四年 (1491)改属平乐府。民国初属广西桂林道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


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。属桂林市。面积 1759 平方千米。人口36.9万,壮族占11%。辖10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荔城镇。《元和郡县志》:荔浦县“因荔水为名”。西汉置荔浦县,属苍梧郡;故治在今县西四十里荔水北。三国吴增置建陵县,属苍梧郡。唐长庆元年(821年)改建陵县为修仁县,与荔浦县并属桂州。北宋熙宁四年(1071年)废修仁县入荔浦县,元丰元年(1078年)复置修仁县。南宋属静江府。元属静江路。明景泰七年(1456年)荔浦县治移今址,先后属桂林府、平乐府。清属平乐府。1913年属漓江道,1914年属桂林道。1949年属平乐专区,1952年撤修仁县并入荔浦等三县。1958年属桂林专区,1971年属桂林地区。1999年属桂林市。地处桂东北山地区中部,周围为山地环绕,呈盆地状,盆地以平地为主,间有喀斯特峰林及低丘。荔浦河、花篢河、马岭河、栗木河、大塘河流经境内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玉米、薯类、花生、苎麻为主。特产“荔浦芋”。矿产有锰、铜、铁、铅、锌、铝土、重晶石等。工业有造纸、食品、罐头、皮革、建材、竹藤编织、饮料、酿酒等。323、321国道过境。名胜古迹有荔浦塔、马岭古墓群、花篢古墓群、陈嘉墓及鹅翎寺、丰鱼岩、银子岩、大江水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辽东城

    即今辽宁辽阳市老城。《隋书·炀帝纪》:大业八年(612)征高丽,“车驾渡辽,大战于东岸,击贼破之,进围辽东”。《新唐书·太宗纪》:贞观十九年(645)征高丽,五月“丁丑,军于马首山。甲申,克辽东城”。

  • 文桥市

    即今江西湖口县东南文桥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3九江府湖口县:“出东门,至距城三十里之文桥。”

  • 苗子塔什

    在今帕米尔高原穆尔加布西南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 卷8引 《海英路程记》: “波孜纳一百九十里苗子塔什。” 即此。后被俄国侵占,今属塔吉克斯坦。

  • 韩江

    即今广东潮州市东韩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潮州海阳县: 韩江 “在府城东韩山下。源出江闽汀、赣二州境,流入界,会三河而南出,又合产溪、九河、凤水,过凤栖峡,经恶溪而至山下为韩江。又经老鸦洲分流为三:

  • 蓼泉城

    即今甘肃临泽县西北蓼泉乡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 卷94: 西凉李歆嘉兴元年 (417),“沮渠蒙逊遣其张掖太守沮渠广宗诈降诱歆,……蒙逊率众三万,设伏于蓼泉,歆闻引兵还”。即此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甘

  • 姚村

    ①即今河北定兴县西南姚村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7定兴县图: 西南有姚村镇。②即今山东曲阜市西北十五里姚村镇。清乾隆《曲阜县志》 卷36: “姚村,有集。”③即今河南林州市北姚村镇。民国 《林县

  • 楚场

    即今云南祥云县东北楚场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) 置土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大石站

    元置,即今广西永福县西南大石。

  • 来苏寨

    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八十里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北宋乾德三年(965),王全斌攻剑门,“命史延德分兵趋来苏,跨江为浮梁以济。蜀人见之,弃寨而遁”。在今四川省剑阁县东南。五代唐长兴元年(930年),石敬瑭军

  • 临湍县

    西魏改新城县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北六十六里南古县村。隋开皇初复改为新城县。唐天宝元年 (742) 又改临湍县,属南阳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属邓州。五代汉乾祐元年 (948) 改为临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