莲芍县
即莲勺县。故址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北来化镇村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白渠 “又东南径居陵城北,莲芍城南”。
即莲勺县。故址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北来化镇村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白渠 “又东南径居陵城北,莲芍城南”。
亦名漂沙、子合。汉西域国名。都城在呼犍谷(今新疆叶城县西南)。神爵二年(前60)后属西域都护府。西域城国。汉时王治呼犍谷(今新疆叶城县南阿克河河谷一带)。属西域都护。
即今西藏萨噶县西之加塔藏布。源出拉布池,西南流,折而南流,入于雅鲁藏布江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3 《山川》: 萨噶藏布河 “水在萨噶部落东南,源出东北拉布池,池水泛滥伏流复出西南曲曲流……折东南流
即今西藏改则县。原为改则部落。1960年置改则县。
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以杜尔伯特旗垦地置,属黑龙江将军(次年改黑龙江省)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安达市东北任民镇。民国林传甲《黑龙江乡土志》:“安达即谙达,本蒙古官名。”地因官名。1913年降为安达县。
初名力士山,亦名石印山。在今江西波阳县西北鄱阳湖中。唐改今名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饶州府鄱阳县: 鄱阳山 “俗相传谓之石印,即鄱阳山是也”。
元至正二十六年(1366)朱元璋改维扬府置,属南京。治所在江都县(今江苏扬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北,宝应以南、仪征以东地。清属江苏省。1912年废。明初改维扬府置,治江都县(今江苏扬州市),属京
在今广东恩平市东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恩平县:兰坑山“岩壑深杳,材木丛生,旧为盗薮”。
唐贞观五年(631)置,属羁縻西金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境。八年(634)属岩州。后废。唐羁縻县。贞观五年(631年)以党项部落置,治今四川省松潘县西。属羁縻西金州。八年属羁縻岩州。后废。
即王城山。在今浙江温岭市西北三十五里。宋《嘉定赤城志》卷20黄岩县:王城山“本名方城山……俗呼方岩”。在浙江省永康市东。海拔384米。山体由凝灰岩等构成,为断块山。山形方整,顶部平缓,四壁如削,故名。
亦作阿思打纳。在今新疆哈密市西。顾炎武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卷117《西域土地人物略》:“哈密西十里为阿西打纳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