葫卢山
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南五十里。《水经·汶水注》: “汶出牟县西南阜下,俗谓之胡卢堆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31称为葫芦关山,“山形险隘”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》: 葫芦山,“ 《府志》: 形如葫芦,其势险隘。旧名葫芦关”。
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南五十里。《水经·汶水注》: “汶出牟县西南阜下,俗谓之胡卢堆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31称为葫芦关山,“山形险隘”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》: 葫芦山,“ 《府志》: 形如葫芦,其势险隘。旧名葫芦关”。
即今四川忠县西北丰收乡。清道光《忠州直隶州志》卷2:丰收溪场“距城七十里”。
明洪武元年(1368)改化州路置,次年属广东行中书省。治所在石龙县(今广东化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化州、吴川、廉江三市地。七年(1374)降为化州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化州路置,治今广东省化州市
①即今河南息县。南北朝时为双方争夺要地。北魏于此置东豫州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东豫州“太和十九年(495)置, 治广陵城”。孝昌三年(527)属梁,相继置西豫州、淮州于此。《周书·宣帝纪》:“梁士彦拔广
元废芝田县为镇。即今河南巩义市西南十六里芝田镇。在河南省巩义市西部。面积44平方千米。人口4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芝田村,人口 5300。因种植芝草得名。北宋景德四年(1007年)设永安县于此。金贞元元
①在今安徽霍邱县西南境。《寰宇记》卷129寿州霍邱县:“九仙山在县南百八十里。上有九臼。旧有九仙人在此山中捣药,因名。”②在今福建尤溪县南七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延平府》 “九仙山”条下:九仙山“又名蓬莱
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)置,属山东都司。在今山东海阳县(东村)东南凤城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登州府:大嵩卫“领中、前、后三千户所。城周八里。《志》云:卫南海中有巨高岛,西南边海有草岛咀,俱戍守处”。清
亦作无功县。西汉置,属九真郡。治所在今越南南宁省宁平县附近。东汉末废。《水经·叶榆水注》:“江水对交趾朱鸢县,又东径浦阳县北,又东径无切县北。建武十九年九月,马援上言:臣谨与交趾精兵万二千人,与大兵合
又名高陂水。在今安徽涡阳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7城父县: “高陂,县南五十六里。周回四十三里,多鱼蚌菱芡之利。”
在今甘肃武威市西九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二》: 炭山堡 “城周一百二十丈,迤南隘口有五,今设把总”。集镇名。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北部、祁连山麓。金山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700。历为兵防要地,盛产煤
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南十二里。春秋时邢国建都于此。《春秋》:僖公元年(前659),“邢迁于夷仪”。即此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东郡聊城“有夷仪鄹”。另一说在今河北邢台县西北。又作陈仪,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西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