蔇
又作暨。春秋时鲁邑。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北。《春秋》: 庄公九年 (前685),“公及齐大夫盟于蔇”。杜注: “蔇,鲁地。琅邪缯县北有蔇亭。” 《公羊传》作 “暨”。
古邑名。又作暨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。《春秋》庄公九年(前685年):“公及齐大夫盟于蔇。”即此。
又作暨。春秋时鲁邑。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北。《春秋》: 庄公九年 (前685),“公及齐大夫盟于蔇”。杜注: “蔇,鲁地。琅邪缯县北有蔇亭。” 《公羊传》作 “暨”。
古邑名。又作暨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。《春秋》庄公九年(前685年):“公及齐大夫盟于蔇。”即此。
即今福建漳州市北浦南镇。清有把总驻此。
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北四十八里崛山之巅。始建于唐贞元二年(786)。初名崛教寺。五代唐李克用、李存勗父子曾来此焚香,并题名刻石于此。明弘治间改今名。
①北宋治平四年 (1067) 置,属归善县。为铸钱监。在今广东惠州市旧城内。②北宋仁宗时置,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南。《宋史·食货志下》: 仁宗 “采洛南红崖山、虢州青水冶青铜,置阜民、朱阳二监铸钱”。《元
亦作太和寨。北宋筑,在今陕西神木县南太和寨东南二里太和沟内。金正大三年(1226)升为太和县。
①西汉置,属上郡。治所在今陕西米脂县西北马湖峪。东汉废。②北魏置,属赵兴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宁县东南。北周废。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陕西省米脂县西北无定河西马湖峪,属上郡。有盐官。东汉废。(2)北魏置
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,属建昌卫。治所在礼州(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)。清雍正六年(1728)废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置,治今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礼州。属建昌卫。清雍正六年(1728年)废
1949年置,治百灵庙(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驻地百灵庙镇)。1950年11月撤销。1949年由达尔罕旗析置,驻百灵庙(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驻地百灵庙镇)。属绥远省。1950年撤销,设立五当
即平地松林。在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和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一带。
唐永徽元年 (650)置,属振州。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7吉阳军引 《元和志》 云: “在落屯洞,因以为名。” 五代南汉时废。古县名。唐永徽元年(650年)置,治今海南省
亦作柯木柯木查克博木。在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赫姆奇克河(清名克穆齐克河)注入叶尼塞河(清名华克穆河与贝克穆河合流后之河流)处。清雍正五年(1727)中俄《布连斯奇界约》(《恰克图界约》)划定中俄北部边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