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远古部落有虞氏或虞氏。其后首领为舜,称虞舜。居于蒲坂 (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)。

②夏代诸侯国。在今河南虞城县北二十二里李老家乡附近。《左传· 哀公元年》: 伍员曰,夏少康“逃奔有虞”。杜注: “虞,舜后诸侯也。” 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 索隐: “商均封虞,在梁国,今虞城县也。” 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 云: “宋州虞城县,舜后所封。”

③商末周初诸侯国,在今陕西陇县南。《诗经·大雅·緜》:“虞、芮质厥成,文王蹶厥生。”一说在今山西平陆县北,系周初之封国,当误。《水经· 渭水注》: 吴山,“ 《国语》 所谓西虞矣”。杨守敬疏: “ 《管子· 小匡篇》 作西虞。尹注: 国名。是郦氏所见 《国语》 作虞,今 《国语》 作西吴。”

④西周初封国。姬姓。开国君主是古公亶父之子仲雍的后代。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 周武王克殷,求太伯、仲雍之后,“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虚”。故址在今山西平陆县北张店东南古城。春秋时灭于晋。《左传》 僖公五年 (前655),晋侯 “假道于虞以伐虢”。师还,“遂袭虞,灭之”。


(1)传说中远古部落。即有虞氏。居于蒲坂(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)。舜乃其领袖。(2)古国名。(1)商末周初诸侯国。在今陕西省陇县南。曾与邻国芮争田,请周文王排解。《诗经·大雅·緜》:“虞、芮质厥成,文王蹶厥生。”一说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,误。(2)周武王时分封的诸侯国。姬姓。开国君主是古公亶父之子仲雍之后虞仲。国于夏虚,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。《左传》僖公五年(前655年):晋侯“假道于虞以伐虢”,师还,“遂袭虞,灭之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多云岭

    一名灵山。在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陵水县:多云岭“山峻拔,云常覆其上”。

  • 罗阳山

    在今广西灵山县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9钦州: “罗阳山在安远县东二十里。又云:在灵山县东二十里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灵山县:罗阳山在 “县东二十里。山高极大,陟其巅,往返尽二日之力。山峙县东,

  • 山海卫

    明洪武十四年(1381)置,属后军都督府。治所即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山海关。清乾隆二年(1737)改为临榆县。

  • 葑门

    原名门。 即今江苏苏州市旧城东门。 《史记·伍子胥传》: “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。” 《正义》: “东门, 门, 谓门也, 今名葑门。” 北宋朱长文 《

  • 永和墟

    ①北齐置,故址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南三十五里。北周宣帝改置临河县。②北宋熙宁七年(1074)废永和县为镇,属安阳县。即今河南安阳县东四十里永和乡。③即今江西吉安县东南永和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庐陵县

  • 可象山

    即可蒙山。在今四川中江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铜山县:“南可象山,西北私铸山, 皆有铜。”《寰宇记》卷82铜山县:“可蒙山在县西北三十里。高一里。出铜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1中江县:可蒙山“在县西南百

  • 新京市

    1932年伪满洲国析长春县城区置,为伪满洲国都。即今吉林长春市。1945年9月改为长春市。

  • 九目山

    在今山东蓬莱市东南七十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牟平县有“九目山”。《寰宇记》卷20蓬莱县:“晏谟《齐记》云:‘山有九窍, 因名九目。’”

  • 长川城

    北魏建,约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。长川是北魏先世居地之一,位于石漠(今内蒙古兴和西)东北,濡源(今滦河源)之西,北魏前期诸帝常巡幸其地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泰常八年(423),“筑长城于长川之南,起自赤城

  • 鲁山城

    一名鲁城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。三国时筑,六朝后为军事要地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又东径鲁山南,……山上有吴江夏太守陆涣所治城。”即此。《梁书· 武帝纪》: 南齐永元二年(500),萧衍举兵东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