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西和县

西和县

明洪武十年(1377)降西和州置,属巩昌府。治所即今甘肃西和县。民国初属甘肃渭川道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


在甘肃省东南部、西汉水上游。属陇南市。面积 1861 平方千米。人口38.5万。辖2镇、2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汉源镇。北宋为长道县白石镇。南宋初置岷州。宋金议和后改为和州,南宋绍兴十二年(1142年)因淮南有和州,故加“西”字以区别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降州为县,移今址,属巩昌府。1913年后先后属陇南道、渭川道,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1949年属武都分区,1950年属武都专区。1956年改属天水专区。1958年与礼县合并为西礼县。1961年恢复西和县,属天水专区(1969年改地区)。1985年改属陇南地区。2004年属陇南市。地处陇南山地北部,黄土高原南侧。西汉水横贯南部,支流漾水河流经北部。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。经济以农业为主,产小麦、玉米、马铃薯、油菜籽、药材等。矿产有铅、锌、锑等。工业有采矿、水泥、化工、农机、面粉及食品加工等。祁西、西成公路经此。古迹有仇池国故址、西峪坪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武陵郡

    ①汉高帝改黔中郡置,治所在义陵县 (今湖南溆浦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沅江流域以西,贵州东部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,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,湖北鹤峰、来凤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等地。东汉移

  • 江南西路

    北宋天禧二年(1018)分江南路西部置,治所在洪州(南宋升为隆兴府,今江西南昌市)。管辖洪、虔、吉、袁、抚、筠六州及兴国、临江、建昌、南安四军。辖境相当今江西大部和湖北大冶、通山、阳新等县地。元废。北

  • 回龙镇

    ①即今河北魏县东南回隆镇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名府》:回龙镇“在大名县西南六十里,接内黄县界。相传宋真宗北征时, 回銮经此”。②即今山西交口县东南回龙乡。《清一统志·隰州》 “义泉镇”条下:“又有回龙镇,俱

  • 义宁州

    清嘉庆六年(1801)改宁州置,属南昌府。治所即今江西修水县。辖今江西修水县地。1912年改为义宁县。清嘉庆六年(1801年)改宁州置,治今江西省修水县。属南昌府。1912年10月废州改义宁县。因与广

  • 中潬城

    为河阳三城之一。在今河南孟县南黄河中沙洲上。《元和志》卷5:中潬城“东魏孝静帝元年筑之,仍置河阳关”。北宋嘉祐八年(1063)秋,毁于河水。《清一统志·怀庆府二》:中潬城,“《县志》,即今黄河中郭家滩

  • 盱水

    或作旴水。即今江西临川市之抚河及南城县南之旴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豫章郡南城县: “盱水西北至南昌入湖汉。” 《水经·赣水注》: “旴水出南城县,西北流径南昌县南,西注赣水。”

  • 壶井山

    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南壶井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长乐县: 壶井山 “在县东六十里,滨海。山垂有一井,状如壶,潮至则咸,潮退则淡。上有岩石耸峻,俯临沧海,名百丈岩。其旁峰峦岩屿,名胜不一。迤东则群山错峙”。

  • 三川街

    一名三川店。即今河南栾川县西北三川镇。旧属卢氏县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3:清咸丰七年(1857)十月,“追贼至三川街”。

  • 茶王城

    在今湖南茶陵县东七十里古城营。汉置茶陵县于此。宋本 《寰宇记》 卷 115衡州茶陵县:“又按 《图经》 云,茶陵者,所谓陵谷名焉。今攸县东一百四十里茶陵故城是,汉为理所,俗名茶王城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

  • 满者伯夷

    即麻喏巴歇国。公元1293—1451年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的王国。《元史·史弼传》 作麻喏八歇。《瀛涯胜览》 作满者伯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