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遏索山

遏索山

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贞观十六年 (642),西突厥 “乙毗咄陆 (可汗) 又遣处月、处密二部围天山,(郭) 孝恪击走之,乘胜进拔处月俟斤所居城,追奔至遏索山,降处密之众而归”。


古山名。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西南。唐贞观十六年(642年),郭孝恪攻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,进军至遏索山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洛溪

    在今福建沙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沙县: “洛溪在县东南,源出尤溪县。又有洛阳溪,亦出焉。西北流,合诸小溪水,流入大溪。”

  • 渌口

    即今湖南株洲县治渌口镇。《梁书·王僧辩传》: 承圣元年 (552),“湘江贼陆纳等攻破衡州刺史丁道贵于渌口”。即此。唐置渌口戍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又称渌口戍。即今湖南省株洲县驻地渌口镇。自古为军事交通

  • 牛斗山

    在今四川大足县东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3大足县:“牛斗山在县东南八十里。”《寰宇记》卷88大足县:牛斗山“山长三百里,岩石巉岩,有双峰对立如牛之状”。《宋史·卢斌传》:淳化二年(991),“任诱等寇昌、合

  • 天王寺

    在今湖南宁乡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载:明崇祯十一年(1638),“刘高峰等屯聚于此,突犯安化县,官军击破之。又破其余党于大沩山,是也”。

  • 大谢山

    亦作大榭山。即今浙江宁波市东南海中大榭岛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定海县:“有大谢、小谢山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定海县:大谢山“在县东南百二十里海中。其旁为小谢山……南临黄崎港。北由大猫海洋至金塘、鹿山,最

  • 辟耳山

    一作卑耳山。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北。《国语·齐语》: “悬车束马,逾太行与辟耳之谿拘夏。”《史记·封禅书》: 齐桓公曰,寡人 “束马悬车,上卑耳之山”。《集解》: 韦昭曰: “卑耳即 《齐语》 所谓辟耳。

  • 贳乡

    春秋时为宋贯邑。在今山东曹县南十里。西汉建昭元年 (前38),封梁敬王子平为贳乡侯,即此。

  • 王口镇

    即今天津市静海县西十四里王口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6大城县:东北有王口镇,有外委、县丞驻此。(1)在天津市静海县西部、子牙河西岸。面积78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瓦头,人口3210。明初

  • 东黄山

    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罗城县:东黄山“在县东。中有渊秀岩”。

  • 敬丘侯国

    西汉武帝元朔三年 (前126) 封鲁恭王子节为敬丘侯国,属沛郡。治所即今河南永城县西北四十里太丘乡。东汉明帝改为太丘县。